跨越傳統當代的經典傳奇《慾望城國》
12月
29
2016
慾望城國(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52次瀏覽
徐承郁(社會人士)

當代傳奇劇場的創團作《慾望城國》,三十年後為慶祝甫落成的台灣戲曲中心,再度搬演。這齣經典之作當時以勇於顛覆傳統的前衛精神,賦予京劇在現代舞台活潑的表現力,也藉由跨文化之文本對話,吸引了許多原本對傳統戲曲陌生的觀眾,進而讓世界認識台灣京劇驚豔的創造力與爆發力。此種「當代」京劇形式與精神,不但成為該劇團致力的創作主軸,更彷彿向湖心拋石,在戲曲和劇場界泛起陣陣漣漪。

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悲劇《馬克白》,細膩描繪權力鬥爭下陰暗幽微的人性心理,《慾望城國》將西方的故事置於東方戰國時代的薊國,故事講述敖叔征與孟庭將軍受到山鬼預言蠱惑,敖叔征在夫人的慫恿下殺王篡位,又擔心孟庭之子孟登奪取手中的權勢,而對孟庭父子趕盡殺絕,孟登僥倖逃脫。而敖叔征夫婦卻開始為自己的野心反噬,恐懼不安如幽魂鬼魅盤桓縈繞,先是敖叔征在宴會被孟庭的鬼魂嚇得破膽,而後敖夫人精神錯亂,永遠清洗不盡沾血的雙手,自盡而亡。孟登也聯合燕軍反攻,敖叔征最終在踏向巔峰慾望的血腥之途遭致覆滅。

山鬼的預言引動了敖叔征道德與野心的內在掙扎,儒家忠義思想與現實利害的躑躅取捨,同時反映貪婪和恐懼的心理變化,在刺殺薊侯的那刻,既有的道德秩序已然崩毀,觀眾在上半場的鋪陳看到了陰謀野心如何成形,而下半場高潮迸發,揭開了內外秩序毀壞後,隨之而來是混亂與毀滅,敖叔征及夫人迷失自我,最終失心癲狂,逃脫不出悲劇的命運。

吳采璘在新王登基宴會上的假面舞,讓人聯想起原始的儺舞,作為傳遞神鬼訊息的信使,神秘而充滿張力,舞俑雙手各持男女面具,迴旋舞步間,交替變換,但兩張面具之下還有第三張面具,暗示著難以從外表看穿變化多端的人心。魏海敏飾演的敖夫人因手染鮮血的陰霾揮之不去,燈光及舞台營造如電影般特寫效果,先是看見紗帳中高舉雙手的黑影,只聞哭泣呻吟,接著見她披髮素衣徐徐步出台前,不斷搓洗雙手,又是尖銳泣訴又是胡言亂語,絕望鬱結的氣息籠罩。而最後的毀滅將全戲情緒推至最高,森林竟然移動了,敖叔征感到大勢已去,一邊拔起靠旗,一邊不甘心地控訴,殺人者人恆殺之,他終究被自己的叛軍射殺。即使早有心理準備,當看到六十三歲的吳興國,從兩張半桌子高度後翻躍下,眾人的叫好喝采仍掩不住內心餘悸,這樣搏命演出怎叫人不動容?

曾是離經叛道《慾望城國》為戲曲和劇場另闢蹊徑,漸漸發展出迷人的東方劇場美學,兼具地方性及世界性,多年後的今日的時空背景下重新觀賞這齣經典,反倒感覺作品流露醇郁的古典風情,讓人不禁尋思古今新舊的界線為何?今日之新終究成為明日之舊,今日之舊亦能於明日翻轉為新。誠如製作人林秀偉所言《慾望城國》走了三十年,不只是當代傳奇劇團的盛事,也是京劇界的盛事,甚至是藝術界的盛事,台上也好台下也好,共同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與蛻變。台灣傳統戲曲中心的揭幕,昭示其傳承戲曲美學基因、維護傳統、銜接當代創意並探索未來的企圖。當代傳奇回歸自身原點與之呼應:抱持誠懇謙卑融會傳統與當代、力求創新的初心,讓世人能在美好的作品中尋得獨一無二的感動。

《慾望城國》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6/12/2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他卻始終無法捨棄掉這一翻、這一落──無法割捨的,實是他的執著、拚搏與任性。因此,他不是為了討好、取悅觀眾,而是這一翻的壯烈、這一落的淒涼,才象徵了《慾望城國》的完成。 (吳岳霖)
12月
28
2016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