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層隱藏版,尚待解讀中《雜劇班頭:關漢卿》
6月
25
2012
雜劇班頭:關漢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8次瀏覽
林幸慧

台北市城市舞台

「重層」為討論台灣文學現代性的常用語彙,意指歷經各期統治者後形成的層層疊合、看似相互斷裂卻又實為一體的特徵,若以甜點來譬喻,大約就像是費時費工的千層蛋糕,只是各層的口味既不一致也未必和諧。本文借用這個概念來敘述由《關漢卿》引發的一些想法。

就戲的本身來看,關漢卿在戲曲發展史上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戲曲學院劇團選擇戲曲人為題材,合情合理。無奈關漢卿佳作雖多,但其人在歷史上留下的主要是形象而非事跡,編劇可資依憑的線索太少,又深覺田漢話劇《關漢卿》是座「無法超越的大山」,遂另起爐灶討論「關漢卿如何成為關漢卿」。全劇以關的四部名作《救風塵》、《單刀會》、《魯齋郎》和《竇娥冤》中各選一折,完成元雜劇「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結構。開場呈現巨幅畫卷,真人與影像交錯,行吟於長軸山水間。楔子因襲田漢劇作中朱小蘭一角,將她改為關被迫另嫁的初戀情人,而後以珠簾秀、賽簾秀為主要人物,先演珠簾秀在現實中巧妙演出《救風塵》,解救賽簾秀,因而觸怒權貴;為了賠禮,劇團演出《單刀會》,關漢卿親自上場演出關羽,也讓主演唐文華「一趕二」、在老生之外又展現紅生表演藝術;第三折《魯齋郎》,鐵面包公斬了胡作非為的皇親魯齋郎,在座看戲的蒙古貴族大怒,將關逐出大都,關轉至南方活動;第四折是關聽聞朱小蘭將被誣斬,寫下《竇娥冤》,台上演出〈斬娥〉與小蘭受刑疊合,以彰其冤。結尾復現開場時同樣的情景,讓關漢卿在畫卷上走過自己的一生。

編劇以【四塊玉】(元曲曲牌名)形容全劇結構,但其實更像高橋留美子為《犬夜叉》設定的「四魂之玉」,雖為眾人搶奪的至寶,卻散碎在四方,須靠眾人之力逐一取回,始能拼湊復原。如前所述,全劇以「集句」方式串連關漢卿劇曲代表作,又將他用以明志的幾首重要散曲都嵌入劇中,使之能歌,向前賢致敬的用心良苦,令人感佩。只是劇名關漢卿,關本人當是本劇主要書寫對象,整場戲看下來卻有如讀完一部關漢卿作品提要,他的作品在此未能彰顯他本人,反倒掩蓋了他的面目,觀眾雖對關漢卿作品有了初步概念,對他這個人卻仍然不甚了了,只看見他在珠簾秀等女角的表演縫隙間不斷重複「嘆氣→憤懣→拂袖而去→妥協但再度觸怒權貴」,觀眾必須在進場前對關的生平及元代漢族文人處境已有了解,才能將他散在劇中各處的表現勾連起來,為他的行為找到動機與解釋。製作一齣戲並不容易,花費這樣大的心力創造出一個隱藏版的關漢卿,應該是本劇最大的遺憾。

劇中角色眾多,動員許多演員和學生,就連朱傳敏都上場扮演百姓,但戲分較多的角色卻不見得佔便宜。主演唐文華兼飾關漢卿與關羽,前者形象模糊、後者已經盡力但崑曲終非所長,反倒是第三折的丁揚士(包拯)和第四折的郭勝芳(竇娥)是最出色的兩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對影像的運用。時至今日,即使在戲曲劇場中,影像的使用也已極為頻繁,由於其效果明顯可見,有時甚至改變了戲曲原本的質性,轉流動為凝滯,營造一個鏡頭又一個鏡頭的畫面美感。本劇首尾兩處畫卷造境確實在視覺與心靈上都給予觀眾一定程度的享受,卷軸舒展流暢而有韻致,但在第四折六月飛雪應驗竇娥誓言時,卻沒有充分運用這個素材。在上崑教師朱曉瑜的指導下,郭勝芳演出規範的崑曲〈斬娥〉,全堂衙役、劊子手等人也配合著她走位,而朱小蘭素服上場,施展白色水袖在紅衣竇娥的前後出沒。或許導演想要藉此表現朱小蘭與竇娥實為一體,但這反倒成為全劇最大的敗筆,擁擠的舞台、不靈活的身段加上外無美感內乏力道的水袖,令人忍不住呼喚自開場後便一直隱藏不見的多媒體快來救場,等到六月飛雪時多媒體終於再度發威,但全台平淺的紅光加上白光點點……真的很抱歉,一時間我竟懷念起最樸素的天降碎紙片。

現象背後必有其成因,一次演出的意義往往不限於一次演出。戲曲學院京劇團有學校為後盾,從來就不乏優秀人才,或許正因人才不虞匱乏但上台機會就是有限,多年來給人的感覺也是內耗過劇,徒增傷損;又由於畢業生自成系統,非該校畢業生在團中出頭不易,如出身陸光的郭勝芳就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今勵精圖治的校方碰上積習甚重的團方,這些隱藏版的問題或許又將一一浮上檯面。就像這檔演出,先是劇目難定,而後主演演員臨陣抽身、迫使劇組向外借將救場,為了配合唐文華的檔期,不得不在票已售出的情況下更換演出日期。以上種種,都不是一個有制度、上軌道的劇團應有的狀況,也可見主事者之難為。但這些洶湧波濤都隱藏在幕後,一般觀眾是看不見也不在乎的,對買票進場的我們而言,所期待的無非是一場好戲,至於這些隱藏版問題,也只能留給主事者去傷腦筋了。

《雜劇班頭:關漢卿》

演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12/06/16 19:30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實際上,朱陸豪的表演完全無須依賴於布萊希特的論述,導致布萊希特在結構上的宰制或者對等性顯得十分尷尬。問題的癥結在於,贋作的真假問題所建立起的比較關係,根本無法真正回到朱陸豪或布萊希特對於形式的需要。對於布萊希特而言,面對的是納粹與冷戰秩序下美國麥卡錫主義下,世界落回了另外一種極權的狀態;而對於朱陸豪而言,則是在冷戰秩序下的台灣,如何面對為了蛋跟維他命離開家的童年、1994年歐洲巡演時傳來三軍裁撤的失業,以及1995年演《走麥城》倒楣了四年的生存問題。
5月
07
2024
《劍邪啟示錄》這些看似破除框格的形式與情節,都先被穩固地收在各自的另一種框格內,最後又被一同收進了這個六格的大佈景裡頭。於是,原本比較單線、或平緩的情節架構,在導演運用上、下兩條空間帶的操作下,能夠立體化。空間搭配情節後,產生時空的堆疊與跳接。
5月
07
2024
如同《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看見石牌上兩邊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贋作是假,傀儡是假,裝扮是假,演戲也是假。然而,對藝術的追求是真,對表演的執著是真,對操作的技巧是真,在舞台上的用心呈現及感情投入也是真。如今,布萊希特的身影已逝,朱陸豪的印象仍歷歷在目,儘管透過鍾馗的交集對歷史反思、對過往懷疑,西方理論與東方經驗的激盪、辯證,最終的答案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5月
06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