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美麗《前進!理想國!!》
11月
26
2018
前進!理想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2次瀏覽
吳政翰(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TSO音樂劇場系列新作《前進!理想國!!》,改編自《格林童話》中的〈布萊梅的樂隊〉(Die Bremer Stadtmusikanten),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主要講述雞、貓、狗、驢等四個動物,一同踏上旅途,偶然間進入了一個小屋,遇上了強盜,最後同心協力趕走了強盜。這則內容十分簡單的故事,經過吳易蓁編劇、張剛華導演、黃連煜創作音樂、王倩婷作曲及編曲後,融入了特技、手影、舞蹈、歌唱等諸多元素,並似乎試圖往音樂劇的方向走去,視聽紛陳,琳琅滿目,形式亮眼,卻也因元素太過龐雜,統合不易,加上劇本薄弱,以致模糊了內容焦點。

與原著故事相較,此劇並未做太大的改編,仍然維持著四個動物踏上旅程的敘事方式,只不過動物們改為牛、狗、貓、雞,但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提出了「理想國」的問題。就本質上來說,旅程是很好開啟劇情、建立結構的敘事手法,只可惜全劇未能善用,錯失了此一良好契機。全劇以一位不具名的氣球人開始,先建立了奇觀,不久之後便切入了希望能有理想國的訴求,這樣幾乎在正戲還沒開始的破題,固然點明了戲劇主旨,但在全然沒有給足背景的情況之下,顯得有些倒果為因。再者,情節充滿漏洞和疑點,動物們由於各種緣故而離開原處,除了老牛知道自己無法再工作、公雞在眾人協助之下逃過劫難之外,劇中對於狗、貓為何必須離去,理由似乎顯得單薄甚至匱乏。

此外,全劇篇幅大多止於介紹角色,接著就迅速跳到問題的結果,少有鋪陳,亦無情境,缺乏過程。即使出現了說書人一角,本可用口述敘事來取代情境過程,卻也只是偶爾現身,沒有穿針引線之效。因此整場下來,角色們的困境太小,解決過易,不僅無法彰顯角色的苦難和頓挫,也就無法襯托出自由和理想的珍貴,而且連帶地使得整趟旅程的節奏起伏相當緩慢而平淡。更讓人覺得可惜的是,原本令人期待的「理想國」問題意識,最終依舊僅止於大家庭、烏托邦的同義詞,動物仍然和樂,角色過度良善,並未從原本美好的童話故事型態中延伸出更深一層的叩問。

劇情中過渡了許多地點,如農莊、森林,有時這些地點因應各種不同性格的動物而有著質感上的差異,這樣的多元質感提供了音樂風格上多種變化的可能性,或純真爛漫,或異國情調,或嬌豔柔媚,或歡欣鼓舞,加上細膩的編曲,讓每段的氛圍鮮明且多層,整體聽覺色彩十分豐富。然而,就音樂劇敘事的角度來看,未能在音樂和戲劇的融合上多加思考,歌曲除了營造氛圍、介紹角色之外,普遍來說作用偏低,幾乎都限於裝飾之用,無法更進一步地以樂說戲。

相較於不論是戲劇或音樂文本層次的薄弱,形式上所使用的馬戲、雜技和手影,成了一大看點。從一開始的氣球人,以及後來的大鐵環、立方體等,還有許多街舞地板運動、倒立、後空翻、人體國旗等高難度的肢體動作,神乎其技,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更到台下與觀眾互動,拉近了觀演距離,提升了整場展演的交流能量。只不過,形式強烈,帶來了可看性,但許多時候卻難以與內容真正貼合,反而造成了展演邏輯的斷裂,甚至素材紛亂,讓原本就已然扎根未深的內容,更顯失焦。

形式再怎麼絢麗,內容仍是關鍵,特別是在這個文本漸漸覺醒的年代,不論兒童劇場與否,不論音樂劇或音樂劇場與否,或許應該再回歸各層面、各環節的敘事本質,才能達到相得益彰之效。不然,所打造出來的理想國,很可能只如市面上的文創商品般,僅有著曇花一現的美麗。

《前進!理想國!!》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18/11/18 14: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明顯卻又未明言的「性符碼」,同樣作為城市意象的象徵,顯地自然不過。整體來說,《前進!理想國!!》有其隱而不宣卻又意圖暗示的曖昧性,在童言童語之外,也在之內。(吳岳霖)
11月
23
2018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