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芭蕾,跳出芭蕾《莎替之夜》
10月
22
2012
莎替之夜(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6次瀏覽
李時雍

月前應《PAR表演藝術》之邀,就「身體論」企劃,訪問舞者時雅玲,談了許多關於演出、疼痛與治療的問題;談了她在舞蹈形式之間,在受傷經驗,或懷孕生子的前後,每一次,面對自「身」,回想和找尋不管是重心、線條、肌肉,她所謂「對的身體」。

記得那天最後問時雅玲,所以對妳來說身體又是什麼?「身體,是很誠實的。」她說。像個孩子。當重心偏移,積習成痛。誠實地,令她察覺對於一個舞者,舞蹈形式和身體的獨特關係,及轉換間所面對的細緻差異。時雅玲提到正在排練的《莎替之夜》,係另一次在芭蕾的基礎上嘗試「跳出」芭蕾的作品。

延續《玩芭蕾》和《四色風景》系列,首督芭蕾舞團確持續展開芭蕾語彙與呈現形式的可能性。

從 《莎替之夜》中編舞徐進豐藉用二十世紀初法國作曲家Erik Satie極簡約的合聲和樂句;從空間上,開場舞台一盞一盞接續亮起復暗滅的燈光所圍成的幾何方框,及其所對於舞者動作動線的形式制定;以至其後在群舞中破格展開空間中的對角多角對應;從身體與樂句之間嚴整的構成,到隨旋律顫音所發動的不規則顫動,都可見,編舞者意圖地在芭蕾的造型上,加入大量與地板或與他人相互托載或跌落的關係,以戲劇情境,如鏡像(並將時間空間化)、甦醒、交際場,或下半場的多段雙人,結合日常性的、現代感的語彙,自形式的動作和主題中展開。

及至Satie〈Gymnopédie No.1〉旋律揚起,如窗帘間落下晨光,如舞台上方靜謐落下的暈黃,所有舞者或側或背地靜立著,圍作小小的光的範圍。居中獨舞者時雅玲蜷縮成彷若Child's Pose之姿,如醒如睡,動作復回樂句的極簡,幾乎非舞,指尖迂緩舒展,彈鍵般,經過復醒的身上。承續的下段在曲身成枕的舞者之間輕躍地移動。在獨舞者極靜寧的與芭蕾延展的張力和角色詮釋下,兩段solo成為 《莎替之夜》中最好的段落。

下半場反而囿限於戲劇性的形式主導(皆是雙人如默片般的詼諧關係所展開的動作主題)而過於平板重複,似也逸離無涉了Erik Satie旋律主調,而彷彿另一齣作品。

其中,因而突顯了編作幾個主要問題:何以Satie?又是否得以藉由Satie面對古典樂形式的創造性語言,帶進芭蕾「改造」(徐進豐語)的問題,而非只是作為編舞上的襯景?在嘗試跨越芭蕾的動力造型的同時,思考他種身體語彙或演出形式的引入與芭蕾內在間的關係?在舞者轉換的細緻差異中,看見「跳出」的可能性或限制性?

「現代舞跟芭蕾的身體是有衝突的。……芭蕾舞者的重心比較高,現代舞者很多動作要去地板,重心會比較低。」「芭蕾是由很多舞姿形成,然而裡面的力量不是像外在那樣框著,身體的精力和張力一直是無限在延伸。」我想起時雅玲如是對我說到所以專注回到芭蕾的原因。或正是在此更專注於芭蕾的肌肉線條到重心姿勢,以至內外在力量的基礎上,在身體與形式的動力關係,和每一細緻差異的前提裡,首督及其《莎替之夜》若想跳出芭蕾,更要跳出芭蕾。

《莎替之夜》

演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時間|2012/10/17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