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錯身影的秋之語《雙黃線》
10月
31
2012
雙黃線(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55次瀏覽
黃宛茹

「舞蹈秋天」今年邀請了一位年輕且具有實力的舞蹈新銳編舞家黃翊,以《雙黃線》為秋天的舞蹈表演更添一抹氣息。作品《雙黃線》如同這個季節一樣秋天,抑鬱的氛圍、深沉的語彙以及充滿難以言喻的肢體。經由雙人舞及一架鋼琴詮釋,讓觀眾不需看節目單,也能一起感同身受這憂傷的秋天。簡約的舞台、昏暗的燈光,更突顯出舞者的孤寂。這是《低語》的延續,將作品拉回編舞者本身,不以五光十色的燈光效果來訴說,取而代之的是,乾淨俐落的舞台來表現快樂、孤獨、期待與失落。

現代舞作品不斷推陳出新,頻頻向現代科技相互挑戰,激發出更多不同的火花,似乎將現代舞邁向跨界作品才是個發展目標。如《早餐時刻》亦將大螢幕搬上了舞台,呈現出別出心裁的舞蹈作品。而《雙黃線》非但沒有朝向「科技路線」,甚至回歸到「舞蹈、舞者」本身,從肢體中去表現更深沉的境界。跳脫了現代舞蹈市場,反其道而行是不是很冒險呢?雖然黃翊擅長於結合舞蹈肢體與影像的多層次表現,但這回,卻跳脫現代科技的框架,回歸到根本──舞者與鋼琴,就如同在未加以裝飾的排練室一樣純粹。黃翊也說:「這是場『不插電演出』。」沒有科技聲光效果,僅有麥克風的收音。這場不插電的演出,正也是吸引筆者進劇場觀舞的原因之一。

整場舞作以鋼琴現場伴奏,開頭由琴聲帶起,一段和聲反覆進行。穿著西裝的舞者,對於現代舞的詮釋更添增些難度。這一身西裝,就如同一般外人所見,良好形象的表徵。但卻渾然不知,這席西裝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才正要開始。舞者將自己重重的跌落,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然而,這西裝卻無法掩飾筆者所感受到那背後的痛。合身的西裝也沒讓舞者失於詮釋內在身處的情感,反倒是呈現出更強烈的對比。在束縛之下的痛,更是強大。內心情感的交錯,交由兩位舞者在鋼琴邊的肢體對話。對話不僅包括了琴聲的呼應對答,舞者間始終以一種交錯的姿態,穿梭於彼此之間。這是一個人的內心交錯?亦或者是兩人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呢?再再將編舞者的內心坦蕩蕩的呈現於觀眾眼前。唯美中不足是受限於舞台,坐在鋼琴椅子的正後方觀眾,在這個段落無法完全地看見舞者的肢體對答,而是觀看舞者的背影,實在略為可惜,錯失這精采的片段。

《雙黃線》的舞者在舞作中做了很多嘗試,但嘗試中又不失原味。以聲音藝術、彈琴等,最後還運用歌聲來將情感的詮釋更到位,這些都是不能忽視舞者對其舞作的用心,以及採用最真實的一面來呈現貼近舞者的內在。看完這齣舞作,似乎也讓觀眾去察覺自己那不願被碰觸的灰色地帶。

《雙黃線》

演出|黃翊.胡鑑
時間|2012/09/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作始於黃翊獨舞,從對於舞作書寫上所落下的第一筆,我們就可以約略窺知到那雙握著筆的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黃以慣常運用的探索關節、身體部位間的主被動關係作為開場,遊走、轉換於兩張椅子之間,我們可以看見他對於累積、再發展這件事的琢磨。(沈怡彣)
10月
03
2012
空間的開啟,正是「雙黃線」所留給彼此的。甚至,「雙黃線」其實是舞者在動態中畫出來的。在肢體之間有捉迷藏的空間,有躲藏與現身的紛然時刻,有操偶般的動與受動力場。舞者玩弄空間,給的、被給的,成了共有的,不見彼此依存的綿密,反而是隨時可以拉回自身的兩道力流。(吳若慈)
10月
02
2012
從服裝媒材設計,從以身體呈現心理空間如《流動的房間》,進一步藉機械互動裝置偵測舞者身體訊號並運算轉譯為音調旋律,黃翊既藉由數位技術表層化、外部化了身體最深層的感知經驗。《雙黃線》一作或呈現了黃翊在經過系列「皮膚」計劃的外延概念,及機械裝置實驗對身體訊息運算以至回應和再現之間所呈現的動力邏輯,轉化成為對日常關係中人與人、與物件之間的思考。(李時雍)
10月
01
2012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