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意識,空乏實際回應《一僱二主》
11月
07
2012
一僱二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4次瀏覽
林乃文

歐洲中世紀最黑暗動盪的時代,曾產生一種封建制度:農民自願奉獻土地給領主,世世代代被束縛在土地上耕作、勞役並繳納貢賦,以換取領主對其生命、財產的保護,遇到戰亂時可進入城堡內避難。現代雖已非彼封建制度,但多數勞工奉獻一生精華時間與精力給雇主,以換取微薄薪資維持生計、家庭、以及老年病殘時的保障,竟有幾分相類。

《一僱二主》劇名類似十八世紀義大利知名喜劇《一僕二主》(Arlecchino---Servant of Two Masters),其實指的是二十世紀末剛興起的一種新型態勞僱關係──派遣勞動,「諧擬」一個派遣勞工有兩個雇主,卻並無享有兩份薪水兩份福利,反在遇到職災時慘遭派遣機構和要派機構雙方互踢皮球、不負責任的社會現實。

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是一種是由演員和觀眾共同創作的劇場。這立刻使評論者面臨標準的轉換,提醒我莫以演員演技、導演節奏、情結鋪陳等一般戲劇標準視之,而從公共討論性的創造與效能加以評估。前半段仍為劇本、演員、燈光、舞台,無一不備的虛構戲劇,後半段則在丑客(Joker)引導和主持下,介入劇情發展,邀請觀眾取代舞台上的角色,以深入受壓迫者的處境,台上台下共同思考議題延展的可能性。

為了讓觀眾熟悉這種由巴西導演波瓦(Augusto Boal)1970年代創發的劇場形式,丑客特地在正式劇情展開前,先試作一個情境練習,好讓觀眾熟悉自己的角色。編劇在很多地方埋下衝突點:派遣勞工增加正式勞工感到被取代的危機感,加班時突顯的勞動契約差異,工會制度只保障正式勞工不保障派遣勞工。高潮發生在釀成職災時,要派機構和派遣機構互推責任。

這種「壓迫者劇場」的劇本難處,一方面必須凸出「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衝突所在,一方面又必須避免太過「善惡分明」,以免答案一拍兩瞪眼,引起群情激憤而失去思辨的空間。論壇劇場演員的難處也不僅單純演技,還有對議題的瞭解及掌握,才能在觀眾介入劇情時,作出適當的即興反應。

接著丑客再度出場,詢問觀眾認為要讓劇中可憐的派遣勞工受傷後得到賠償,家庭經濟不致崩垮,應該如何改變劇情發展?只見現場觀眾七嘴八舌,有的提出老闆的信念和道義,有的傾向法律制度的修改,有人想到社會保險,有人提議爆料給媒體,也有人建議另籌組派遣勞工工會,還有人談到整個社會向左或向右的定位傾向……。這時我們發現:所有在場觀眾,對派遣契約的適用範圍和勞基法相關規定其實所知有限,而劇組也沒有任何人可以進一步說明或解釋法令問題,以致於一涉及法理部分就形同虛談。

根據一份報導指出,台灣派遣人力2010年已超過50萬人,佔就業人口約5%,勞委會在2010年才提出將勞動派遣納入《勞動基準法》;只是這種勞雇型態在藝文圈並不普遍,而論壇地點卻恰好在全台北市小眾劇場觀眾最常出沒的地方。在場觀眾很多是劇場工作者,也有NGO的職員、退休勞工、待業青年,左右相詢一番,或許我們都看過日劇《派遣女王》,但實際生活中還沒遇過派遣員工,這使得議題少了那麼一點「切身」或「貼膚」感,或多或少呼喚觀眾渙漫於勞資關係、社會救濟、保險之需要、甚或資本社會本質等可能範疇某些「意識」的回應,但這是否足夠切中演方的用意?值得再推敲。

《一僱二主》

演出|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時間|2012/11/01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論壇劇的主要功能並非是在讓觀眾看到體制翻轉後的困境化解,而是希望藉由觀眾實際採取行動之後,看到對於這議題更多的面向與可能性,進而推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反思原來是有哪些因素或阻礙導致這些社會困境的產生。(李宜漢)
11月
14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