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自由與執著《風塵三俠》
3月
22
2021
風塵三俠(大稻埕戲苑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3次瀏覽
蕭孟青(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職碩班研究生)

人生最大的陷阱就是你限制了自己,假設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

劇作家、導演李季紋在近年幾乎是一年一齣作品,此次演出的作品《風塵三俠》因疫情的關係延宕了一年,這一年中帶給所有人不管在身體或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再加上表演藝術原本就是與「人」有很深的關聯,李季紋表示:「因延期演出的關係,演員對於角色的想法也開始有所不同了……」筆者認為再次啟動工作時,相信這樣角色思想上的轉變對於演員及劇作家有更多重新思考及彈性的空間,且不論這樣的改變和最初的構想相差多少,從觀眾的回饋可以清楚的知道當天的演出是成功的!《風塵三俠》僅演員三人貫穿全場,再加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角色李世民。劇情時間設定在李靖死後的四十九天中,往回帶到三位主角的相識及相惜。

也許是擔心有觀者對於臺語的熟稔度不夠(雖筆者家庭以臺語為溝通,但搬到舞台上的特殊念法及腔調的改變,也無法掌握得當),舞台兩側皆有字幕顯示,這對觀者而言實為一大福音,但對演出者而言,會不會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呢?這就無從得知了。最後令筆者無法理解的是,劇中張仲堅幫李靖夫婦舉辦婚禮的橋段,舞台上的囍字呈現為白字黑底,不知如此設計是否有特殊涵義、亦或為後來的劇情做鋪陳﹖整齣劇上半場節奏緊湊、下半場相對緩慢,但也因為如此編排,讓觀眾可以細細地、靜靜地感受到角色之間情感之濃烈、感情的流動。

張出塵(紅拂女)設定為一美麗女子,個性爽朗,但聲音輕柔、柳眉杏眼,演員許麗坤在劇中表現亮眼,一開口立即吸引住筆者的注意力,據了解許麗坤原是崑曲小生演員,這次在《風塵三俠》擔綱旦角演出,由此可見導演在選角時的依據除了從題材切入外,在角色的個性及設定給予觀眾更多想像的空間及期待。由許麗坤演出紅拂女一角,從現實生活的女性轉化成崑曲的小生,再進到歌仔戲的旦角,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皆符合有鬚眉豪氣又具柔情似水的特質。

古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劇中張出塵表示楊素因為她的長頭髮而喜愛她﹔李靖也說進到楊府獻策時第一眼見到的也是她的長髮,從此難以忘懷;而劇中重要場景之一靈石客棧,在《虯髯客傳》中亦提到:「……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虯……取枕欹臥,看張梳頭……。」劇中將此段文字完整呈現出來,非常清楚表現出張仲堅(虯髯客)被張出塵的長髮所吸引的情境,可見自古至今,大多數的人對於漂亮的女子是無所抗拒的。另外,張出塵為了要讓李靖安心,毅然而然切斷自己的長髮,表示自己對李靖絕無二心,在此段可看出張出塵敢愛敢恨的個性。劇末,張出塵於逝後(賜白綾,令其自縊,這部分和野史記載略有不同)亦留下一把青絲,再次留下了長髮似乎意味著所有的繁華、苦難、煩惱等皆可拋下,斷髮也斷情。兩次的斷髮,手法雖激烈,卻也將角色個性詮釋的淋漓盡致。

劇中角色不斷地在「取」與「捨」中做出選擇,張出塵勇敢追愛,在舒適的楊府中和未成氣候的李靖中做了選擇;又在李靖逝後,在選擇自鎰和隨已成大業的張仲堅(扶餘國國王)離去的選項中做了選擇。李靖在留下協助李世民打天下中和隨著張仲堅(義兄)另闖事業有了決定。而張仲堅在成全張出塵及李靖的愛情或出手奪愛中選擇了成人之美(共有兩次︰一次於靈石客棧初見時,一次於李靖逝後於李宅和張出塵見面時),另外也在留下財富給予李靖夫婦輔佐李世民、自己另謀大業和留在京城享受榮華中選了困難的一條路(前往東南海上另謀出路)。回顧生活中,筆者和劇中人物一樣,短至每天每分每秒、長至人生的每一重要階段,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及取捨,從來不會有人可以預知如何選擇到最後會是最圓滿的,但也如同劇中人物一般,只要相信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的選擇、並努力完成自己的選擇,結果即使雖不至圓滿,卻也不至於有所缺憾。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張出塵和李靖在劇中分別不同的場景裡重複了這句話,也在他們的人生中努力的演繹的這句話,劇落幕了,筆者的心又會將自身的身體帶往那兒呢﹖

《風塵三俠》

演出|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時間|2021/03/06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於是劇作家在此劇的重點軸線,鋪陳於紅拂女為李靖守靈的日子裡,對殉節一事的往來推敲(練習)、對記憶中的過往點滴陳述,導演的安排是聲音來自空氣之中,只聞聲、不見人,看似在與真人交代與說明,但更像是在自我對話:過去的已然消逝,荒謬的約束不能繼續。自由,是無風的譟動,已吹皺一池春水。(楊純純)
4月
01
2021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