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之中,譟動的自由《風塵三俠》
4月
01
2021
風塵三俠(大稻埕戲苑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60次瀏覽
楊純純(社會人士)

由「正在動映有限公司」製作的歌仔戲《風塵三俠》,是2021第八屆「青年戲曲藝術節」的作品之一,該屆藝術節延續「舊典新詮」的命題,以「奇魅俠情」作為主題,邀請戲曲新世代翻轉經典文學。

《風塵三俠》的故事來自於唐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後世更因此啟發多部衍生創作,近代也發展出多部電視、電影作品,風塵三俠的故事本身原就極富傳奇色彩,三位主角的風格與情感亦已刻劃深入而完整,因此實如徐亞湘教授在活動手冊的節目導讀中所述:「在杜光庭的唐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張鳳翼的明傳奇《紅拂記》、羅癭公為程硯秋所寫的京劇《紅拂傳》、綠牡丹黃玉麟的《風塵三俠》、高陽的歷史小說《風塵三俠》基礎上,季紋的《風塵三俠》實實難以出新。」李季紋的《風塵三俠》如何能在青藝節「舊典新詮」的命題下,為古典帶來驚喜?

從劇作故事來看,近年已多有作品累積的編劇李季紋,巧妙自如此堅實的文本結構中,在不改動原有小說情節的方式下,梳理出另一條敘事的軸線,以「自由」為命題,把舊時傳奇小說,注入當代觀點,切入全新角度,將風塵之中三人的情感細細編織,呈現出全新作品,又不失傳統風味。

初看戲時,直線型的敘事手法,令人稍感平實無奇,畢竟風塵三俠的故事已大概知曉,演員的表現方式亦未能凸顯故事張力。但在戲文漸漸往下走時,竟能慢慢咀嚼出韻味,也體會出劇作為舊戲新詮所展現的絕妙風味。

全劇主要仍以傳統戲曲的典型意象呈現人們印象中各角色的服裝造型與妝容,並以簡潔的一桌二椅作為主要擺設,但舞臺設計卻以當代劇場意境的手法,形成了一種巧妙的突兀感。舞臺上的四座方框,一座山型柵欄,有時是靈石客棧、有時是長安建城、有時是太原棋局,但也是否都在暗示三位俠客的牢籠呢?李靖被困在自己所建造的長安城、紅拂女被困在自己選擇的愛情,而虯髯客則困在自己想像的江湖?舞臺中央的方框則以紗幕做為半掩,有時是李靖,有時是紅佛女,做為現實與記憶的屏幕,也做為真實與想像的隔離:有時應該走進去,有時則必須走出來。

在小說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紅拂女慧眼識英雄,為愛出逃。而在李季紋的劇本中,更甚於此的是:紅拂女不僅有自己的名字,也有她人生真切的想望。劇中一再告訴觀眾,紅拂女有名有姓,不是「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只能依附楊素或李靖的歌妓;也不只是「月照紅拂對鸞鏡,自薦玉枕心願成」為愛沖昏頭的少女,在此劇角色的設定,她翻轉了傳統中國女性的禮教包袱,是一心追求自由的俠女張出塵。出塵,所以是否註定要走出凡塵?

但現實生活本就不在江湖,而在日常,再美好的愛情都多少會因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瑣事而有所消磨,令人目眩神迷的激動,應該也會在時間的流轉中漸有變化。編劇把現代常發生的困境,放進俠女日常生活中——勇於追求愛情與自由的紅拂女,大概也察覺到這一點了吧。

李靖的長安城,佈局工整,井然有序,他為新主鞠躬盡瘁,困在城中。他太忙了,忙得沒有辦法陪她,但他說,紅拂女還是常常自己騎馬、射箭去。他也說,紅拂女是最不講道理的,「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他完全理解她。

於是劇作家在此劇的重點軸線,鋪陳於紅拂女為李靖守靈的日子裡,對殉節一事的往來推敲(練習)、對記憶中的過往點滴陳述,導演的安排是聲音來自空氣之中,只聞聲、不見人,看似在與真人交代與說明,但更像是在自我對話:過去的已然消逝,荒謬的約束不能繼續。自由,是無風的譟動,已吹皺一池春水。

不過自由也是任性的一種說法,所以李靖的逝去,對她而言,也是一種解脫嗎?

西方戲劇多為敘事而表演,東方戲曲則多為體現以演員表演為核心的舞臺表現,李季紋的《風塵三俠》融和了東西方戲劇的展現手法,且不失古典歌仔戲的韻味。在原來傳奇小說中,三位主角的性格與個性情各自清晰:李靖的才俊與燦爛、紅拂女的堅定與至情、虯髯客的颯爽與豪氣,應是加乘激盪出更明亮的火光,或更激烈的舞臺表現。而不管是江亭瑩、許麗坤或是劉冠良,他們都是現今當代臺灣戲曲舞臺上亮眼的青年演員,各自形象本亦符合該劇角色,詮釋上本就可輕而易舉。雖說許麗坤原以小生為主要行當,但因本身即為用功的演員,加上紅拂女柔中帶剛的角色特性,故呈現上亦可圈可點。惟此劇以線性敘述的方式演繹這部深具個人色彩的作品,沒能更深刻發揮角色風格與情感,演員在舞臺唱的重量略顯不足,是稍為可惜之處。尤其在李靖與虯髯客初遇打鬥,原應是全劇最能表現俠義風格的一場戲,但兩人身段的節奏感不夠,力度薄弱,未能展現利索的的武戲身段,也撐不起角色氣場。

另外,全劇三角關係的陳述亦稍平淡,李靖、紅拂女、虯髯客初相識時應為風流少年,在舞臺上經過十數年後時間流轉再次相遇,應已是中年人生,但角色年紀與心境的轉化並不明顯,時空轉換的層次較為不明顯。而筆者注意到,這個歌仔戲版本的《風塵三俠》,英文譯為「Three’s Romance」,直譯的話可以解釋為「三個人的羅曼史」,不禁令人莞爾,只可惜期待應該有曖昧心動的瞬間,並沒有在舞臺上出現較深刻的橋段。

全劇音樂甚是佳作,擔任音樂設計的陳歆翰原本就是作品豐富、出色的戲曲音樂人才,在此劇與郭珍妤合作,除了傳統歌仔戲曲調外,多樣的音樂風格,為故事加分不少,更不失故事溫柔的風向,尤其南管曲調〈相思引〉的加入,更點出深情動人的愛戀情懷。而終場中俠義之作的熱烈昂揚,再度喚起觀眾對風塵三俠的江湖俠情帶出想像與憧憬,把愛情與自由的浪漫空氣,以音聲縈繞在劇場裡,久久不散。

尾聲的餘韻與浪漫,耐人尋味,虯髯客在讀完李靖留下的錦囊妙計後,哈哈一笑,然後出演紅拂女的許麗坤,便瀟灑走出舞臺,轉身離去,留下無盡的詩意與想像。我彷彿看見她在歌仔戲《火燒紅蓮寺》中出飾俠客一角-柳遲的風流瀟灑:「男女之事感情糾纏,想著就煩,我寧可漂泊江湖,逍遙自在。」

江湖,才是紅拂女心之所向吧。

《風塵三俠》

演出|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時間|2021/03/07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末,張出塵於逝後(賜白綾,令其自縊,這部分和野史記載略有不同)亦留下一把青絲,再次留下了長髮似乎意味著所有的繁華、苦難、煩惱等皆可拋下,斷髮也斷情。兩次的斷髮,手法雖激烈,卻也將角色個性詮釋的淋漓盡致。(蕭孟青)
3月
22
2021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