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減法切開自己,再組裝回去《愛你在心口難開》
10月
12
2021
愛你在心口難開(陳家聲工作室提供/攝影牟仁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0次瀏覽
張敦智(2021年度駐站評論人)

過去數年,陳家聲工作室作品經常帶給人充滿「加法」的印象,例如《賣完就沒了》(2017)透過各種誇大、極端元素,來探討文化符號遭商品化的現象;《阿北》(2017)透過發生在一所中學教室間的愛情故事,揉合各種笑料、幻想情節,來呈現非典型同志愛情故事;《別讓月亮笑我們髒》(2020)則以自嘲態度不斷將各種「不合適」的表演曲目、符號加諸自己身上,在愉快、近乎狂歡的氣氛裡,藉此捍衛個人可恣意「變形」的權利。然而,2021年推出的《愛你在心口難開》卻一反幾部作品下來的前例,對「減法」有十分富饒深意的琢磨。

首先,「戲」的場景發生在一處奇怪的排練場。之所以把「戲」加上引號,是因為整齣作品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情節,也無任何虛構角色,兩位表演者(徐宏愷、余彥芳)在以在演出中以本名相稱,討論著彼此現實生活、還有內心的一些喜歡,以及因之而來發現的啟人疑竇之處。再者,排練本身是演出前的步驟,此選擇本身也是減法的一環,而為什麼說它奇怪,第一是因為整部演出中都未點明排練目的,似乎並沒有正式演出將因此發生,它是極度單純地,因為想要,所以練習著;第二,這場排練沒有線性時間,觀眾並不會看到任何從生澀到熟悉的過程,而只是將一套舞蹈動作不斷反覆。當兩人順著言談內容,佐以一些戲劇場面後,往往透過簡單的燈光轉換,場景便又回到一開始,兩人繼續練習、閒談。

換言之,這是一個時間被不斷折疊、反覆的空間,沒有清楚的來處、也沒有要抵達的地方,彷彿一道莫比烏斯環。這樣非寫實、帶著魔幻色彩的設定,雖未明說,但實際上兩人已清楚將自己擺在一個無限延展的(偽)私密空間裡。也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在迴圈裡把話題不斷反覆、深入,來探討圍繞「喜歡」發現的端倪。也因此,回到排練本身是演出前步驟這點,敘事結構本身,可以說是無限後退著,把自己保持/保護在尚未要演出、公諸於世的狀態。

開場不久後,兩人閒談間發現彼此「其實」都很喜歡鳳飛飛。「其實」,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在節目介紹裡被以放大的粗體表示,觀演前並不是很能理解提問背後的用意。不過,將其與演出中另一個重要元素並置,答案便豁然開朗。對舞蹈稍有涉獵的觀眾,或許從一開始便發現,原來貫串整部演出,兩個人所不斷練習的舞作,是知名後現代舞蹈大師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在1966年首演的作品〈Trio A〉,為了實踐其在1964年發表的〈反對宣言〉(No Manifesto)而編創。余彥芳說,第一次看到這支舞是赴美攻讀舞蹈研究所的碩一時期,老師、同儕皆對此作品表達了極大欣賞與讚嘆,認為是後現代舞蹈的登峰造極之作。對照自己當時的感想,卻只是一頭霧水,毫無感覺。儘管如此,她還是選擇表現對此作品的喜歡。因為在世界頂尖的舞蹈研究所,似乎不喜歡此作,將直接意味著自己目光如豆、涵養貧脊。事隔多年,她說,她對這個作品懷有虧欠,因為自己當初沒有給它任何機會,就用假裝出來的喜歡自我武裝,也讓自己跟這部作品真正的內在精神彼此隔離。作為對照,兩人發現雖然彼此都很喜歡鳳飛飛,甚至視其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之一,但認識多年來彼此卻都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場合可以說」。

這或許是任何人,對自己內在有可能達到,最大的背叛之一。意即,就連「喜歡」這樣單純、應該純然自發的情感,都被轉化爲非本質、帶有目的性的行為。如果這件事是有可能的,那麼捫心自問,真正的「自己」還剩下什麼?在這場演出間,兩位表演者分別發現,「徐宏愷」跟「余彥芳」被當作某種外在形象經營著,而為了維護此形象,可以把自己內外扭曲旋轉得「像顆可樂果」,對自己施展著某種異化,而也因為這種異化所帶來的好處,長期以來十分不自覺。

筆者以為,長約一百分鐘的演出,實質上是場深刻而迂迴的懺情。這同時也是作品引起共鳴、發人內省的地方。它拋棄所有刻薄、反諷的修辭,也沒有一針見血的批判,而是在一個無盡延展的(偽)私密空間,藉由彼此的深掘,緩緩發現、進而承認,自己在自己身上曾進行的切割與解離。這個極度內向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對自己的重新盤整與收納,把被遺落、拋棄的拾回,將扭曲、折疊的撫平。而在觀演關係上,這種平穩與內向本身,形成一股重力場,引發外在的召喚,讓觀眾們在看著兩位表演者揭露、修復自我的同時被吸納進去,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需要那樣被重新盤整、修復的碎片,漫遊在他方。

因為如此,這齣作品格外使人回味再三。它把問題的本源,以及解決方法,都安放在其中了;同時交付表演者自己,也交付予觀眾們。它形成一股最初始的動能,在所有人心中發酵。只要生活繼續,外來因素不可能中斷,同時也讓這則提問永遠有效:你是否仍真誠、且妥善地,喜歡著你所喜歡的人事物?或者這問題也可以再尖銳一點地翻譯成:你還保有多少「自己」?為了做這樣深層且反身性的提問與盤整,非虛構的兩個角色:徐宏愷、與余彥芳,開拓出了一個虛構的no where。一個不存在的排練場,一個時間永遠來回擺盪,而不前進的世界。這裡沒有即將要面對的觀眾、沒有等待成形的演出、沒有被期待著的成功與掌聲,只有他們倆,一直練習對彼此、也對自己發問、又回答著。這讓此齣充滿減法的作品,在不斷後退、折返的過程,開拓出了個人尺度上,可以不斷歸返本源,因此顯得非常積極的異質空間。

《愛你在心口難開》

演出|陳家聲工作室
時間|2021/10/01 19:30
地點|信誼好好生活廣場 知新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愛》是場Inside Joke(圈内笑話)的腦力大賽,考驗的是鳳飛飛迷、當代舞迷和業界人士的知識量。(陳盈帆)
10月
12
2021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