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空間對話《重演》
10月
11
2011
重演(周先生與舞者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5次瀏覽
陳品秀

上週末,周書毅帶領他今年剛成立的「周先生與舞者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B2中庭以景觀舞蹈的形式呈現新作《重演》。這是北美館的「畫像劇」表演藝術活動之一,希望透過不同藝術形式的介入,讓美術館的空間產生不同的藝術風景。周書毅的《重演》邀請台灣資深劇場服裝設計師主林璟如力挺,共同創作,在異於劇場的開放空間,依著建築環境的特性,就地發展作品;主題則從時間與記憶著手,挖掘環境蘊含的可能性。

演出時間是下午五點,開始之前,一身黑衣的周書毅,已站在北美館的白色懸臂飛廊前,在黃昏斜陽的照射下緩慢舞動著身體。飛廊三面透明的玻璃牆,讓他成為往來行人注目的活動雕塑,以及觀眾入場的第一道美麗觀景。

觀眾下到地下二樓的中庭之後,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沿著牆面以ㄇ字形席地而坐。由廖笠安、陳立鼎等人所創作的裝置布景,以透明塑膠的漁網布置在天井半空和地上,暗喻著時間的河流。身穿豔藍色長裙的女舞者,在聖歌的力量推動下,朝前方緩步迂迴前行。此時,周書毅又在觀眾不留意之時,抵達開放的樓梯間,與她遙望,隔空互動。

接下來的幾個片段出現在中庭的不同空間。有時是牆角的黑白雙人舞;有時是幾位白衣舞者翻轉如潮夕,或突然回復成具有意識的個體探索彼此。還有古典造型披著紅紗的舞者,像個新娘,突然在樓梯間現身下樓,慢慢走進中庭旁的空屋,直直穿過。最後一段是空屋裡穿著膚色緊身衣的舞者,她貼著牆,沿著牆面伸展的四肢,觀眾在中庭隔著玻璃觀看,像看著實驗室裡的動物……

景觀舞蹈(site-specific dance)其來有自。早自1960至70年代,美國舞蹈家崔莎‧布朗等人就在突破劇場隔離的環境劇場概念鼓吹下,在不同建築物的頂樓傳遞著身體旗語。這類景觀舞蹈是從環境賦與的靈感,展開身體與空間的一種對話,帶領觀眾發現新的內涵。作品多半是依著空間量身訂作的,作品除了必須考慮到環境本身的特色,還關乎到空間與歷史間的脈絡關係,以及讓觀眾自由選擇觀看點的自主性。

在環境劇場已成為一種常見的表演型態的今日,《重演》當然已經沒有突破劇場隔閡的需要。《重演》以北美館為演出場域,靈活地運用了中庭的各個空間,確實發展出跳脫日常邏輯、非常印象式的動態風景。但前後段落間的關聯性並不多,黑、藍、白、紅各色舞者間,不僅服裝風格各異,動作語彙也不盡相同,都可以被視為獨立的片段。與其說《重演》是一個作品,倒不如說它像「美術館裡同一展場中的幾個作品」來得更貼切。

也因為不同片段的轉換缺乏適當的銜接,或許是出於故意也可能是場面調度不夠純熟,沒有足夠的導引,導致觀眾一面看演出,還得忙著猜測下一個場景會出現在哪裡,等回過神來移動位置,已被其他觀眾占去了視野。

《重演》原本試圖探詢的,是在這個展品與觀賞者來去的空間,到底有什麼東西留下來?然而在這塊曾經有過凱達格蘭族居住、美軍司令部駐守的土地上,這些時間的記憶似乎不在舞蹈回溯的範圍之內。倒是裝置、音樂與環境有了最貼近的對話。裝置的河流隱喻了美術館外基隆河的變遷;而有著水聲、金屬、音效的音樂,呼應著北美館被高架橋吵雜的交通噪音、和飛機掠空震耳欲聾的引擎聲夾擊的窘迫。

《重演》

演出|周先生與舞者們
時間|2011/10/05 17:0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B2中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