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現代節奏感的遲小秋版《鎖麟囊》
9月
13
2013
鎖麟囊(北京京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34次瀏覽
林立雄(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這次的北京京劇院「傳承之旅」,非常多的名角,來到台灣演出。其中,遲小秋這位程派青衣的傳人也不例外,帶來了程派最經典的劇目《鎖麟囊》,也是檢視程派青衣是否有著深厚功底的一齣戲。

遲小秋所主演的《鎖麟囊》,明顯的看出北京京劇院在排戲時,情節上雖沒有太大的更動與改變,但在某些部分,如唸白、部分唱段、角色等,甚至是排練上的調度,皆有些許的變動,整體而言,戲劇節奏是偏快且流暢的。在過去程派青衣演出全本《鎖麟囊》,皆按照程硯秋先生當年演出的版本演出,又或只少許的更改些念白,讓角色的活潑更顯,使人喜悅,如張火丁、李海燕等程派傳人,皆未對程硯秋先生當初演出的版本作太大的更改。魏海敏在近幾年,也曾搬演過全本《鎖麟囊》,也並未對程硯秋先生的劇本作太大的修改與調整。

遲小秋這次帶來的《鎖麟囊》,是2011年於廈門人民大會堂的演出時所改編過的版本。遲小秋演出版本在第一場,即演出〈選奩〉,而將兩父子儐相的戲,往後挪了兩場,甚至直接地刪改掉程俊、胡杰兩位丑角的戲分。而枝微末節於大水沖散登州後,兩位丑角的出場唸白,也刪去不存。這樣的刪改下,也使整個全本《鎖麟囊》的演出,更精煉,也更顯得流暢不冗長。這樣的改動,或許也與戲中所著重的行當有關係,《鎖麟囊》本身即為一部彰顯程派青衣唱工與作工的戲,遲小秋版本的《鎖麟囊》在其他的角色上刪改唱念,如薛良在〈選奩〉部分,少去了原本的唸白與散版唱段,而是梅香直接唸白,讓整齣戲在演出上能夠凸顯程派的唱腔特色,將整部戲的戲劇節奏緊湊。

但,在這次的演出中,稍嫌突兀的是在於人員的調度與配置部分。遲小秋版本的《鎖麟囊》並未運用傳統戲曲所特有的角色檢場,而是將檢場的角色改為薛湘靈家或盧家的奴僕(由花旦扮演),由這些奴僕來搬移場上的桌椅。這樣的更改或許是為了要讓整部戲,在戲劇情節與節奏外,使整齣戲更有現代感。但檢場的角色本為傳統戲曲演出中,換場所必須的角色,即便檢場的角色與劇情無關,然而,在安插角色替代檢場工作的同時,似乎又失去了角色的本身在舞台上所具有的意義。上半場,發生了道具闖出幕後的事件,排練上發生了疏失,或許這也是少了這些檢場管理場上的桌椅而發生的。但,幸好,並沒有因為如此而影響整齣戲劇。遲小秋身為程派的傳人,在這次的演出中仍是非常出色的,無論是〈春秋亭〉中的唱段,下半場的二黃慢板、快三眼部分,皆唱的非常出色,〈朱樓〉所展現的水袖功,更是讓觀眾們為之一亮!

《鎖麟囊》

演出|北京京劇院
時間|2013/09/02 19:0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遲小秋唱得如何、水袖甩得如何,才是《鎖麟囊》的注目之處。欣賞遲小秋所體現的京劇藝術,可能遠比《鎖麟囊》這部戲本身還重要許多。於是,不改動情節,其實是因為重點可能不在於劇情。(吳岳霖)
9月
17
2013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