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抑或掌握?《鎖麟囊》
9月
17
2013
鎖麟囊(北京京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46次瀏覽
吳岳霖(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北京京劇院此次來台演出,以「傳承之旅」作為號召(或說是主軸),由十位各流派的名角掛頭牌,亦有不少青年演員登台亮相,開啟傳統京劇如何走進現代,以實際演出將京劇藝術承接到新一代。而程派的經典喜劇《鎖麟囊》,由遲小秋這位程派青衣傳人掛牌演出。此次登台的《鎖麟囊》,基本上是北京京劇院於2011年時,在廈門人民大會堂所演出時的版本。作為程派經典劇目的《鎖麟囊》,近年來的演出都未對其情節有太大的變動,不管是張火丁、李海燕等程派傳人,或者是國光劇團的魏海敏,都僅更動部分唸白、唱段,就算對於情節有所調動,也多著墨於其順序,而未有對內涵有太大的改變。

在不改變情節內涵的情況之下,此版的《鎖麟囊》所做的刪減,其實讓整場戲的結構更顯明快。在不知是製作單位與劇場行政的溝通不良,抑或是整個上半場的戲被加快,上半場的結束時間足足快了半小時。不過,這樣的安排雖說造成部分觀眾的不悅,但傳統戲曲總被批評的拖沓,卻在此版的《鎖麟囊》不復見。從薛湘靈準備出嫁,到兩位女子在春秋亭避雨所種下的遠因,都展現出明確且輕快的情節推動。當部分唸白與唱段被刪減的當下,作為主角的薛湘靈(遲小秋飾)是唯獨不會被犧牲的,於是,《鎖麟囊》得以將焦點完全集中在遲小秋身上,體現程派青衣的唱工與作工。因此,此版的《鎖麟囊》更加凸顯傳統戲曲裡的「演員劇場」或是「人保戲」,縱使《鎖麟囊》在劇本方面有一定的水準與情節性,不至於讓人索然無味,這也是《鎖麟囊》做為程派最常被演出的劇目的可能原因;但遲小秋唱得如何、水袖甩得如何,才是《鎖麟囊》的注目之處。不管是熟悉此劇目的老戲迷,或是新戲迷(或許對於年輕的觀眾而言,這樣的劇情還是略顯迂腐),到底怎麼欣賞遲小秋所體現的京劇藝術,可能遠比《鎖麟囊》這部戲本身還重要許多。於是,不改動情節,其實是因為重點可能不在於劇情。

就此次《鎖麟囊》的呈現結果而言,遲小秋在上半場的演出雖有嗓音較為淤悶的現象,但漸入佳境,截然不失其該有的水準,特以其身段的優美令人折服。另一方面,飾演趙守貞的魯彤雖非名角,但在〈春秋亭〉一折裡的唱段,卻掌握得宜,對照遲小秋亦未被壓制,堪稱此次《鎖麟囊》特要嘉許之處。不過,此次的《鎖麟囊》所做的突破,在於傳統戲曲所特有的檢場的移除,具備檢場功能者變為戲裡的角色,例如薛家或盧家的家僕等。這樣的安排並無不可,這也是傳統戲曲進入現代劇場後,對於寫實或是寫意的一種取捨,同時也在失去某些元素或安排的同時,加以掌握觀眾理解京劇的另一種方式。只是,本次演出卻出現多次調度上的失誤,包含道具從幕裡露出的大意外,著實替其擔憂。或許,對於傳統京劇如何保留與改造,在失去與掌握間都必須再做思量。

不過,以完整性來看,不得不說其所失去的部分,都在遲小秋所掌握的唱作中找到聚焦,而不失《鎖麟囊》的經典性與精采度。於是,不管戲怎麼改,怎麼走進現代,弔詭的是,最終被關注、感動人的仍舊是「演員」,怎麼體現傳統戲曲的美,怎麼發揮深扎在他們身體裡的藝術本體。或許,這才是傳統戲曲進入現代後,不管失去什麼,或者得到什麼,都必須掌握的部分。

《鎖麟囊》

演出|北京京劇院
時間|2013/09/02 19:0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遲小秋版本的《鎖麟囊》在其他的角色上刪改唱念,如薛良在〈選奩〉部分,少去了原本的唸白與散版唱段,而是梅香直接唸白,讓整齣戲在演出上能夠凸顯程派的唱腔特色,將整部戲的戲劇節奏緊湊。(林立雄)
9月
13
2013
整場表演著重於對戰交鋒的武戲,其操偶節奏帶有頓挫力道,拋接偶等動作也不凌亂,以視覺感官而言頗能吸引觀眾目光,然而除了武戲段落之外,其他部份相對較難留住觀眾。
5月
21
2025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