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旅行《鳥語男孩》
4月
12
2014
鳥語男孩(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3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邁入第三年的臺南藝術節,今年依然廣邀各地表演藝術團隊進駐台南,帶來豐富的藝文活動。在臺南耕耘多年的那個劇團,今年則力邀EX-亞洲劇團的藝術總監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共同改編一則來自那加蘭邦(Nagaland,印度東北一省)的民間故事,配合臺灣當代的脈絡重新調整故事以外,更試圖保留故事的核心以及「說故事」這件事情的本質。

故事內容描述一個無意之間遇見自然女神的男孩,在與兩隻鴿子夫妻相互學習語言,並且進一步成為好朋友後,迫於母親的擔憂與村莊的輿論壓力,男孩選擇壓抑這個天賦,卻造成一場悲劇的結局。

相較於民間故事的版本,編導增加了自然女神的角色,並且將故事中的父母改成由單親媽媽撫養男孩,自然之母與人類之母之間的抗衡,在改編中十分突出,自然之母帶來泉水滋潤大地以外,也帶來暴風雨摧毀一切;人類之母用愛孕育生命以外,也因愛而痛下毒手,不禁令人聯想到印度教中性格最為複雜,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以多種面貌化身人間的濕婆神(Shiva)。由陳怡彤所扮演的人類之母展現了母親溫柔、憂慮的形象以外,彷彿也身兼父職的表現出了暴怒和固執,令人印象深刻,演員精彩的表現讓故事失衡,自然之母無法與之抗衡,男孩也被弱化成她口中什麼也不會的「寶寶」,這樣的失衡也預告了故事的結局。

導演選擇由兩位相同的演員(黃雅嫻、許生翰)重複扮演兩位說書人以及故事中兩隻鴿子夫妻,甚至男孩父親的靈魂,循序漸進的建立觀眾與扮演之間的橋梁,一直到說書人戴上帽子馬上化身為鴿子,或者是說書人一句話:「不然我來演爸爸」以後馬上轉換角色,如同節目單所寫,他們試圖保留傳統說故事和敘事的本質,這一點在《鳥語男孩》這齣戲中是十分成功且突出的。筆者甚至思考這個樸質的故事,能不能以更簡單、直接的扮演帶出劇場?對於那個劇團過去在環境劇場這塊領域所做的耕耘,會讓我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和自然這麼貼近的故事,導演卻選擇回到劇場中敘說,是否有點本末倒置?難道戶外就不能營造出戲劇變幻的特質?

最後,關於故事悲傷的結局,是否代表人類與自然之間完全不可能對話的意思?這點筆者在戲後座談詢問過導演,他說:「並非完全否定,我想表達的是自然一直在向人類散發訊息,然而人類卻鮮少感受到。」或許就像劇中男孩所說,放下所有的偏見、固執以後,我們與大自然、與故事才能真正對話。這樣一個遠渡重洋,在臺南落地生根、引起共鳴的寓言故事,不禁令筆者十分好奇,下一次這個故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面貌繼續旅行。

《鳥語男孩》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4/04/06 14:30 
地點|臺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肢體的活躍不論擬人、擬物、抽象或寫實,都是無可挑剔的到位,充滿了逼真、力度與美感。一個移動、兩個定點、三種角度──在鳥兒預言暴風雨那一幕時,觀眾席的人們彷彿身歷其境。(鄭瑞媜)
4月
14
2014
「自然」是以隱密的,與人類文明割離的面貌形成推動情節、累積意義的力量。但也就是如此,劇場版加進的,以真人扮演「自然女人」的調度,雖然給出了「自然」的正面吸引力,但就表演性來看,實質意義有限,即便捨去,仍能成戲。(薛西)
4月
14
2014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