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與「我們」的走向?——《LogIN:新南向》
12月
0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75次瀏覽

文/廖建豪(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今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中,複象公場以手機 APP 為媒介,製作了一齣以個人為單位的沉浸式體驗作品《LogIN:新南向》,觀者將戴上耳機,透過 APP 上的引導,走進假日的桃園中壢車站商圈,並投身於翻轉東南亞為眾人所趨的先進文明世界當中。在架空的故事背景裡,商圈內幾間格外聳立的大樓源自於東南亞的企業進駐,而相對老舊凌亂的街景樣態,便是台灣經濟低落的現況。而觀者將作為主角步入商圈並進行觀察,產生了對繁盛未來的美好願景,卻也心生對本土式微的憂慮情緒,遂而隨著故事的推進引發矛盾,陷入難以分辨真偽的「東南亞科技殖民與都市更新計畫」的陰謀論中。於是觀者且看且走,也將因為在劇情當中的不同選擇而「走向」不同的結局。


由於《LogIN:新南向》是「劇場」與「走讀」的結合作品,因此,所謂的「走向」便不僅僅是劇情與結局的推展,觀者確實會基於在 APP 中的不同選擇,而影響著自身將走向中壢車站商圈的哪條巷弄、哪個角落。這也意味著,在劇場當中的每個觀者將實際地以不同的觀點看見不同的商圈樣貌,並走進不同的景點,產生不同的故事與連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選擇建立於交友軟體之中,觀者除了必須決定與誰建立關係以外,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決定其國族背景,例如他將是東南亞人、美國人或台灣人等等。在此,劇作的後設元素似乎也暗示了,在實際社會當中作為「本地人」的觀者們,其實擁有決定自身和東南亞移民/工之間關係的權力,可問題在於,我們是主動的觀者?抑或被動的旁觀者?而我們又將視其為「他者」?又或同屬於「我們」?


對我而言,劇情雖然不算驚艷,也遇到了幾次因為硬體與軟體問題,而觀劇體驗被中斷的情況。可總體而言,劇場作為誘使觀者走進東南亞商圈的媒介,並發展出獨特的走讀形式,這仍然提供了對東南亞文化感到陌生的人,一個合理且無需害臊地建立關係的機會。也就是說,後設元素不僅是主角意識到觀者作為控制者的存在,同時,虛擬的遊戲世界也提供了在現實世界中的觀者一個框架,使其能夠仰仗著遊戲的名義,或主動或被動地步入/介入一個陌生的所在。在這樣的脈絡下,故事主角之外,是現實世界的觀者,現實世界的觀者之外,是虛擬世界的遊戲者。


《LogIN:新南向》的尾聲終點於桃園中壢車站,觀者帶著各自蒐集到的故事,乘坐電梯來到連接中壢前後車站的天台,並在高點回望周遭的城市景觀,完成最終的結局。對我而言,這樣的設計使天台成為了虛擬遊戲與真實世界的交叉點,尤其看見四周的建築工程現況,彷彿又暗示了眼前這座桃園東南亞社群景觀,正再次地與文本中的「都市更新計畫」相互對話——究竟這座城市會在科技發展的洪流當中趨向同一?還是能夠有所保留?

《LogIN:新南向》

演出|複象公場 The Double Theatre
時間|2022/11/05
地點|中壢中央公園舞台前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