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消逝之後——陳武康《One Danced》
12月
30
2021
One Danced(浮洲舞場提供/攝影陳藝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9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一首舞「跳完了」,可以留下什麼。若在舞者、在觀者、在編舞者彼此之間,拿掉敘事後,可以閱讀什麼。這是陳武康的提問,而他認為是:汗水。

《One Danced》以純粹的身體來展示一首舞蹈的開始、過程與結束,將身體運動時的肌肉、骨骼、關節連動與身體線條,經由全裸的方式展現在觀者面前。同時藉由特殊材質的白色布料將汗水印漬其上,成為可以暫時留下的圖像。

黑暗之中,一長條型的白色布料位於空間正中央,觀眾席分設兩旁與白色布料平行。舞者(陳武康)在黑暗中登場,從最單純的提腳踏步,開始啟動身體的運動,並在每一次重覆的提腳踏步裡,漸次地帶出左右手臂的擺動與上半身前後晃動的幅度,雙腿則是在不間斷進行的踏步中,逐次加大腿部抬起的高度,與前後步伐的跨度。同時,在每一次前進後退裡,保持著肢體律動的節奏與重心的轉換。白光之下,舞者身體因運動所產生的熱能化為:向上蒸發的熱氣,向下滴落成為在白色布料上的黑色汗漬,或是身軀上那些細細密密的晶亮水珠。


One Danced(浮洲舞場提供/攝影陳藝堂)

不同於2017年新點子舞展的二十分鐘微舞作,此次近四十分鐘的時間長度讓《One Danced》不是一句話的結束,而是一段好好說完的話語。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的鋪陳舞者肢體運動的啟始過程,進而慢慢地堆疊出身體能量的升發,讓身體的動態變得透明、清晰,細膩且如實地開展於觀者的眼前,而觀者亦有足夠時間層層體驗。於我而言,此時不只是一個身體在我眼前展開運動,在那重覆與堆疊中,我也同時思考著:這個身體的下一步將前往何處,過往的專業舞蹈訓練如何顯現於這個身體,如何使得這個身體能流暢地運作,以及我如何同理這個身體。隨著舞者肢體動態的演繹,汗水首先一滴一滴地從舞者的髮稍、四肢灑落於白色布料,形成點點黑墨。然而,正如表演藝術的核心特質:瞬息即逝,黑色汗漬在燈光的照射下,不多久也揮發乾淨。直到大汗淋漓的舞者以身體軀幹大面積地在白色布料上扭轉、滾動、壓印,形成如水墨畫般的印記,方才讓痕跡留下,彷彿人生的隱喻,只有比較重大/重要的事件才會被記憶般。

陳武康透過將汗水轉化為可視圖像的手法,讓觀者的視角有了不同的焦點。除了原先舞蹈身體在空間與時間中的動態變化,亦增加了透過視覺化的汗漬看見運動軌跡的可能。如此的轉化,同時也是將抽象的時間歷程透過肉身的產物作為媒介,形成可視化的具象生命力,從而開啟觀者另一層的感知經驗。在《One Danced》中汗水的紀錄不只標示肢體運動的熱能產物,也是回到對舞蹈最本質的提問:純粹的肢體與表達。另一方面,全裸的身體表現也逼視觀者真正地「看見」身體,包含這個身體過往所經驗、記憶的一切和因個人生命力而形塑出的這個身體。

《One Danced》

演出|浮洲舞場
時間|2021/12/03 17:00
地點|臺藝大文創園區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跟著舞者進入名為身體的浩瀚宇宙,沒有明確的情節,卻有倏然開展的星辰山海,在舞者身上鑿刻成年輪。舞者離去後,紙上的汗漬埋藏了稍早的時間的秘密,在結束那一刻,發生才有了意義。
1月
06
2022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