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髒故我在——《一個公務員的誕生》
8月
29
2022
一個公務員的誕生(不可無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1次瀏覽

張敦智


把社會議題放進戲劇、影視作品的例子,近年層出不窮。除了少數能戳進關鍵的痛與癢,整體趨勢,似乎帶著某種天真,好像這是片新大陸,此前,社會都欣欣向榮、一片祥和。

《一個公務員的誕生》在全戲前三分之二,也帶著相似的氣息。具體說來,所謂「天真」是指:將角色科長李榮華放在受害者位置,以絕對純潔、無辜之姿,指出眼下社會的不是。從這種定位確立那刻起,角色就已經不「生活」在這世界上了。他跟世界的關係是斷開的。因為他全然的善,使其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像從深淵探出的爪牙,要陷他於不義,使他痛苦、使他無奈。

這種敘事角度,稱不上批判,而比較接近抱怨。因此,儘管可見創作團隊細心掌控節奏、插入笑點,仍沒有改變上述本質。


一個公務員的誕生(不可無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君)

然而,靠近尾聲的劇情設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追查已故公務員鬼魂黃光耀死因的旅程,到了尾聲,黃得意分享,他喜歡來此(似乎不夠)隱蔽之處,對著大自然打手槍,以無聲射精,取代有聲的吶喊。射完一發又一發,他又可以一次又一次回到崗位上,繼續當個平凡無奇的公務員。在此,角色終於被創作者「玷污」了。一個心理變態、行為瘋狂者,才能在這個世界存活無恙。

在此,作品終於超越「抱怨」層次,為我們帶來「批判」。角色與其所身處的世界,不再是彼此毫無因果關係的獨立狀態。被逼瘋的黃光耀,用更極端的瘋狂,治癒自己,而後可以回到人前。

「瘋狂」在傅柯、德勒茲、阿鐸等諸多藝術、哲學、社會學家著作裡,都有所細究。《外邊思維》中,疾病、瘟疫,被作為讓舊秩序失去宰制力,新秩序以不可抵禦之姿全面降臨的喻依。


一個公務員的誕生(不可無料劇場提供/攝影陳怡君)

在黃揭露自己「變態」行為的同時,他也揭露著一種新秩序,揭露能使他和現實打成一片的精神生活;只要比犯錯還可悲、比卑鄙更齷齪,我們就,能夠在這個世界,把腰桿重新挺起來。黃光耀「生病」的同時,也終於「痊癒」了。在此,我們瞥見藝術家作為文明醫生的傾向;而非不斷再現社會之惡,那種嬰兒嚷著要喝奶的天真。

把善惡對立是輕鬆的。這也使任何更細緻的分析變得完全不可能。因為這種態度暗示著:結構皆憑空而降,跟人沒有關係;那麼所有人理所當然地,就都是無辜的受害者了。

所以,很高興編導團隊出手「弄髒」了黃光耀。真正的故事,是髒掉之後才開始。

當過小孩的人都懂:如果回家時乾乾淨淨,多半代表,那個人根本就不曾參與遊戲中。

《一個公務員的誕生》

演出|不可無料劇場
時間|2022/8/27 19: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是用嚴謹的態度,觀看《一個公務員的誕生》,很容易無法獲得滿足。若是用如何創造喜劇氛圍的角度觀察,則是能見到創作團隊對於細節處的用心。(劉祐誠)
9月
16
2022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