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的解憂愁《2016臺北大碗茶》
6月
17
2016
台北大碗茶(台北曲藝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8次瀏覽
蘇家賢(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

「妙語如珠,茶飄香。笑料百出,韻藝濃。」

春季之時,倚臺北紅樓為盤踞之地說相聲,坐臥古蹟,嚐茗茶點,《臺北大碗茶》自2006年起至今,便是臺北曲藝團春季炙手可熱的招牌節目。卻不及過往雲煙的時光,紅樓劇場修復在即,《臺北大碗茶》意外地在今年亮起暫別的熄燈號。回頭思索,關於近代對藝術文化的消逝殆盡的情況,另人不勝唏噓,不僅是曲藝,回溯中華傳統技藝的脈絡裡,都在時代價值觀的變遷下,無蹤匿跡。

今年《臺北大碗茶》以對口相聲、竹板快書、現代評書三大部分七個段子構成,其中有四個段子特別引人入戲,風趣生動。之一由臺北曲藝團前團長郭志傑改編,以醫師的職業入題,協同髮妻謝小玲攜手,謬贊「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中西合併專製標本」敘述種種過度專業,所衍生出不靠譜的荒謬行徑。之二集結娛樂評選節目之時事作為背景,結合傳統京劇題材,由家喻戶曉知名演員樊光耀精心改良,帶領相聲新秀魏竹嶢,演繹一場父與子,焦贊與孟良之間,在那荒謬怪誕的世俗倫理間遊走關係。之三則是以說書人的角度站樁,臺北曲藝團現任團長葉怡均一句借古諷今,帶出水滸林沖受委屈的百般無可奈何,巧妙運用時下流行語:寶寶委屈,寶寶不說,環扣出此時代的同時,又帶出不同時代下的同樣心境,令人啼笑皆非。之四講述民俗祭典中協助往生者輪迴頌經的典故,由知名相聲演員朱德剛、劉越逖,以越唬越爛、越吹噓越荒腔走調的閒話家常,使整場觀眾哄堂大笑,將情緒沸騰到最高點。

對第一次觀賞相聲的觀眾感受,能在整晚各個不同段子裡,接收到不同的驚喜與歡笑。與過往看表演的經驗中,有別於一齣戲到底,一場舞蹈跳到停的表演模式,相聲的表現方式,好比在聽故事或是看鬥嘴,純粹自然,真切且真實,觀眾表露無疑的笑聲及掌聲,是如此正面及雙向地抒壓。傳統藝術的改良,不應再只是土法煉鋼的炮製或舊瓶裝新酒一味拋舊推新。如何以「做中學,學中做」於不同世代裡,讓創意的思維,在不被剝奪原汁原味的條件下,更能積極,有效地被實踐耕耘,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傳承精神所在。

《2016臺北大碗茶》

演出|臺北曲藝團
時間|2016/05/28 19:30
地點|台北紅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