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交加的倫理情懷《青蟬》
7月
03
2023
青蟬(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22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看家戲再現是臺灣戲曲中心耕耘已久的常態策展活動之一,訴求將經典劇碼重塑新貌。明華園戲劇總團因應策展推出《青蟬》,編導陳勝國選擇擷取原作內台劇碼《母性愛》親情核心進行全面改編。【1】

《青蟬》的主線劇情單純,直述主角曲青蟬苦苦掙扎於被母遺棄一家四散的童年陰影,被曲氏夫婦收養,因而成為錦衣衛任直駕僉事,又因大禮議政爭隨護帝王,帝王對其日久生情。現實困境使她一步步成為社會期待的淑女,甚至封后,最終放下怨結善盡人倫。可惜的是,大禮議的史實背景似乎沒有發揮親情之前皇帝亦凡人的對照效果;大敘事蒙上歷史感反而減弱改編衍生的新奇感,讓主軸模糊,形成古冊戲氣味濃重的親情倫理愛情悲喜劇。

考慮歌仔戲重生輕旦的傳統,復加長輩戲迷對小生的無限期盼,或許編導已盡力讓主角出色。但在離散的家人後續交代,帝王家事政事層層包圍之下,主角並不亮眼。回顧曲青蟬的角色進路,可以明顯發現她逐漸內縮。最初的剛強之姿,面臨難題後,多數選擇為成事吞忍。既然《青蟬》的架構採取女主角主體的英雄歷程敘事,或許需要深掘主角的個人動機。例如青蟬何以接受封后,她的取捨是什麼?她被封后的心境為何?而她面對母親張世貞將死之際,又懷抱什麼情緒?上下半場的青蟬判若兩人,從勇於任事切換到柔順隱忍,角色形象兩極。這樣的呈現也令人不免困惑《青蟬》的創作定位和企圖是什麼?究竟是明華園未來將持續搬演的看家戲、旦角戲、女人戲、胡撇仔戲、古冊風親情倫理愛情悲喜劇,或者前述類型一把抓?

《青蟬》充分展現明華園特色——行當齊備陣容壯觀、戲劇張力強勁、多線情節有悲有喜。舞台和音樂設計向內台風光致敬,以傳統調為音樂主軸,搭配手繪老布景取代投影,帶出質樸古意。【2】做出有新意的整編非易事,但不同元素之間的真正銜接點仍需釐清,在劇作意圖、策展概念、劇團風格彼此分裂的狀態下,一台好演員或許能熱場,卻無法梳理內在邏輯的糾結。


註解
1、參考自凌美雪,〈明華園總團看家戲再現 重塑經典《母性愛》 變身《青蟬》6/3登場〉,擷取日期:2023年6月26日。
2、參考自《青蟬》節目單。

《青蟬》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3/06/0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時代在變、演出的性質在變、觀眾的屬性在變,究竟看家戲跨時代再現時,該傳承的是形式還是藝術內涵?該保留的和該變革的如何拿捏?
6月
08
2023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