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交加的倫理情懷《青蟬》
7月
03
2023
青蟬(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蘇楷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48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看家戲再現是臺灣戲曲中心耕耘已久的常態策展活動之一,訴求將經典劇碼重塑新貌。明華園戲劇總團因應策展推出《青蟬》,編導陳勝國選擇擷取原作內台劇碼《母性愛》親情核心進行全面改編。【1】

《青蟬》的主線劇情單純,直述主角曲青蟬苦苦掙扎於被母遺棄一家四散的童年陰影,被曲氏夫婦收養,因而成為錦衣衛任直駕僉事,又因大禮議政爭隨護帝王,帝王對其日久生情。現實困境使她一步步成為社會期待的淑女,甚至封后,最終放下怨結善盡人倫。可惜的是,大禮議的史實背景似乎沒有發揮親情之前皇帝亦凡人的對照效果;大敘事蒙上歷史感反而減弱改編衍生的新奇感,讓主軸模糊,形成古冊戲氣味濃重的親情倫理愛情悲喜劇。

考慮歌仔戲重生輕旦的傳統,復加長輩戲迷對小生的無限期盼,或許編導已盡力讓主角出色。但在離散的家人後續交代,帝王家事政事層層包圍之下,主角並不亮眼。回顧曲青蟬的角色進路,可以明顯發現她逐漸內縮。最初的剛強之姿,面臨難題後,多數選擇為成事吞忍。既然《青蟬》的架構採取女主角主體的英雄歷程敘事,或許需要深掘主角的個人動機。例如青蟬何以接受封后,她的取捨是什麼?她被封后的心境為何?而她面對母親張世貞將死之際,又懷抱什麼情緒?上下半場的青蟬判若兩人,從勇於任事切換到柔順隱忍,角色形象兩極。這樣的呈現也令人不免困惑《青蟬》的創作定位和企圖是什麼?究竟是明華園未來將持續搬演的看家戲、旦角戲、女人戲、胡撇仔戲、古冊風親情倫理愛情悲喜劇,或者前述類型一把抓?

《青蟬》充分展現明華園特色——行當齊備陣容壯觀、戲劇張力強勁、多線情節有悲有喜。舞台和音樂設計向內台風光致敬,以傳統調為音樂主軸,搭配手繪老布景取代投影,帶出質樸古意。【2】做出有新意的整編非易事,但不同元素之間的真正銜接點仍需釐清,在劇作意圖、策展概念、劇團風格彼此分裂的狀態下,一台好演員或許能熱場,卻無法梳理內在邏輯的糾結。


註解
1、參考自凌美雪,〈明華園總團看家戲再現 重塑經典《母性愛》 變身《青蟬》6/3登場〉,擷取日期:2023年6月26日。
2、參考自《青蟬》節目單。

《青蟬》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3/06/0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時代在變、演出的性質在變、觀眾的屬性在變,究竟看家戲跨時代再現時,該傳承的是形式還是藝術內涵?該保留的和該變革的如何拿捏?
6月
08
2023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