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陣「擊」上舞臺-《麒擊》
8月
0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51次瀏覽

王昇揚(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 )


張鎧麒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擊樂,受教於李慧老師、黃馨彗老師,啟蒙於郭以芯老師。現今擔任聖德傳藝會館執行長,主要以傳承臺灣廟會文化與其常用之中國傳統音樂,如:北管、國樂吹打樂、醒獅鼓樂。在不失傳統精神的原則下,開創新型態的擊樂表演風貌。

《麒擊》張鎧麒&聖德傳藝公益音樂會是以傳統人文文化的陣頭文化,運用音樂的角度,切入深造與研究,使民間遊藝不再擁有刻板負面之詞。在演出內容分別有三點個觀點,一、以北管音樂結合神將藝術,將七爺八爺呈現在舞台上演出。二、編排設計將醒獅鼓樂與舞龍舞獅表演融合於舞台上。三、引用「布袋戲」、「北管」、「醒獅鼓」三大臺灣廟會常用的音樂元素,創做一曲吹打樂形式的曲目,作為傳承與呈現。由以上三個觀點,探索擊樂不同的新風貌。

上半場第一首曲目是張鎧麒的拿手曲目《龍騰虎躍》,不管在樂曲詮釋、樂手整體搭配都將五音排鼓的打擊技巧展露無遺。第二首為張鎧麒的自創曲《Who am I》,全曲以傳統加入現代元素,以京劇戲曲的曲牌《備馬令》為開曲、中段以鐵琴演奏北管曲牌《風入松》、再嘗試加入不同風格的日本太鼓團體DRUM TAO的經典曲目《大祭》,試著將不同元素融合,並創造出不同的火花,使曲目元素更加豐富多元。第三首為醒獅鑼鼓(戰鼓)曲目《賽會-擊鼓戲獅》,《賽會》是由鴻勝醒獅團張遠榮先生在1996年參與「國際打擊藝術節」所創,顛覆傳統醒獅在舞臺中央,醒獅鑼鼓樂在舞臺旁為配樂的概念,將傳統醒獅鑼鼓樂由一顆大鼓,增加到五顆大鼓,並將鑼鼓改到舞臺中央演出的形式演出,此次演出演奏段落為:《操練》、《競技》、《奪標》、《得勝歸》,更是在《得勝歸》中加入醒獅一起演出,讓觀眾看見不同的藝陣風貌。

下半場第一首為《北管牌子聯奏》,曲目以「插字」讓演奏者有更多變化與演奏空間,曲目內容以北管經典曲牌《番竹馬》與《新風入松》作為演奏內容,最後神將「謝范二將軍」登臺讓人驚呼,也因為謝范二將軍登臺,讓觀眾彷彿進入廟會情境當中。第二首為《潮州(大班)鑼鼓-社慶》,潮州大班鑼鼓是潮州民間音樂,樂曲內容是表現喜獲豐收日子裡的喜悅畫面,在鑼鼓的鑼聲、嗩吶等樂器演奏,讓整首曲目更加豐富。第三首為張鎧麒的自創曲,也是第一次呈現的曲目《官將戰駒》,在曲目演奏開始之前,先講述了一段臺語「增福損祿為地藏,天露地氣化毫光,風吹鼉鼓山河動,雷轟陸旗日月高!」,後張鎧麒手持官將首的刑具「三叉戟」走至舞臺中央演出「官將首」,再走至定位演奏,曲目以臺灣廟會的傳統「神將鼓」加以改編,融入舞蹈與官將首的演出,使舞臺畫面豐富且多元。在演出謝幕後,也隨著觀眾的掌聲為觀眾帶來了驚喜的安可曲,全曲以國樂曲目《渤海歡騰》作為基底,而張鎧麒則是套上「三太子」來為觀眾祈福,也在歡樂的氣氛之下,為此場音樂會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除了第一首使用國樂樂曲外,其餘的曲目皆是在廟會慶典中常聽到的鑼鼓樂,如:醒獅鼓、北管、潮州鑼鼓樂等等。藉由此場音樂會可以看出,臺灣的傳統藝陣中的音樂,不是只能出現在廟會祭典、儀式中,更是可以進入劇場、音樂會。此場音樂會除了能夠藉此推廣擊樂外,也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藝陣新觀點,正如同張鎧麒所說:「學藝陣的人不見得是壞小孩,但是藝陣讓我們進入不一樣的世界觀。」

《麒擊》

演出|張鎧麒、聖德傳藝
時間|2022/07/16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