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漠卻無法離開《離家不遠》
11月
27
2012
離家不遠(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1次瀏覽
劉崴瑒

舞台上擺了一張長桌,地上有很多、很多的沙。有一個白衣男子趴在地上不斷撫平沙子的痕跡,在這個同時,不斷有人經過長桌旁邊,有人坐下、有人放了餐具然後離開,有人頭也不回的走過,但也有人停下來看著那個不斷撫平沙子的男子。

導演符宏征這次的作品以一個大家庭的故事為基礎,由裡面的人所背負著的不同關係所連帶的利益糾纏來引發一連串的故事。單純從劇情的內容來看,《離家不遠》這齣戲大概是鄉土八點檔的濃縮精華版:過世、財產轉移的金錢糾紛、養女的家族定位、長年離家的長男在團圓夜的時候出現在家族聚會中、精神狀況不佳的男人、或是更多關於離開,更多出走。而在這些俗濫的設定之後,到底《離家不遠》的故事在導演的手中說了多少關於家的可能性,而他所說的不遠又是怎麼樣的距離呢?

戲的前半段是相當斷裂的演出。捨棄了語言,演員跟演員在一張又一張的椅子之間,用身體的碰觸進行最直接的互動;在一張一張椅子的「位置」之間,演員藉由靠近、遠離、拉扯、旋轉來詮釋人與人的關係的可能性,將戲劇張力向內聚攏在演員的肢體上,用純粹而直接的動作去反映捨棄了言語後,原始的生命情意。而這些動作恰好能夠讓演員回到表演藝術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中──去感受。感受對手的移動、感受拉扯的力道以及身體所做出的抗拒的行為、感受在靠近的時候因為關係的不同而產生的種種心理情緒的差異。在重複而重複的肢體動作中,抹去意義而只剩感受的肢體能量變成一種隱含的情緒,不斷的沉悶在觀者的心中一直堆疊,若有似無地反射出關於接下來要展開的家庭故事中所具有的責任的負擔以及利益的糾纏。

後半段的故事劇情從一張餐桌的場景,用拍照以及拍照的缺席當作開始。在歡樂的家庭聚餐中點出因為死去的人而相聚,並且用重複相同的片段──「記得是有說有笑的下午」以及「記得是悲傷難捱的下午」──來凸顯在歡樂的言談中所隱藏的情緒,揭露在那些在傳統家庭關係中為了維持和諧而埋藏起來,如同被白衣男子用砂覆蓋起來的衣服一樣的真實。在快樂的團圓夜聚餐中,角色一個一個起身,走在白衣男子在沙中「挖掘」出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觀點去看自己的家族認同,去訴說他和家的關係。而在這些不同視角的家族切片之中,我們還原出來的並不是一個「家」的形象,相反的,「家」變成一個很遙遠的模樣,揉雜著每個人的慾望投射後,究竟什麼是「家」?而他們所維持的「和平」跟「幸福」具有同等的價值嗎?當自己不自主地被丟進這樣一個家庭的狀態之中,我們能夠「離開」嗎?而如果離開又能夠走得多遠呢?在不斷揭露的故事中我們被迫不斷衝撞這些問題,然後故事說完之後,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心中的答案──正如同最後的蜂蜜蛋糕,每個人都要吃一口,然後吞下(接受)它。

《離家不遠》,英文翻譯是Nowhere Near,的確,這個故事離家不遠,但它永遠和家有一段距離,一個我們無法跨越的距離。

《離家不遠》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2/11/24 14: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開場時佈下許多符碼,土壤、歌曲、顏色、餐桌與食物。土壤象徵著家,飯桌則是連繫家人情感的介質。家如土壤般滋養萬物孕育生命,然有時卻成為泥淖,越掙扎越深陷。(林芃瑀)
12月
04
2014
從《野良犬之家》到《離家不遠》,動見体不斷召喚出人對於家的各種聯想,再加以破壞,而從破壞之中,那些變與不變,在衝突之中並未有所模糊,對於家的抗拒與疏離,最終仍未完全脫離家的掌握。(楊書愷)
11月
24
2014
導演符宏征更在肢體的運用上,找到無關語言空白表達。豐富的肢體裡,超越了語言所能傳達的對話關係,把可說的與不可言的,在寫實與抽象間找到妥協或權衡。相對之下,《離家不遠》的文本與發聲就顯得貧弱。(吳岳霖)
11月
18
2014
符宏征所能區隔動見体的劇場與別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對肢體動作的運用。《離家不遠》可以看到文本對話切碎後,再以演員之間肢體的互動,來補足無法言喻的家族成員或近或遠的關係。但就成果而言,舞台上展現演員的肢體最欠缺的是Training中相當注重的轉折。(葉根泉)
12月
03
2012
故事精神與表演方法基本上是寫實的,加上象徵與風格化的形式手法,例如日常生活動作的停格、切斷、抽搐式重複、再繼續若無其事地走到側舞台,風格化的姿勢與寫實動瞬間切換,有一種不徹底的中庸之道。(林乃文)
11月
27
2012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