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敘事中的人生況味《巷子裡的尊王》
11月
14
2024
巷子裡的尊王(天天工作社提供/攝影劉璧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4次瀏覽

文 陳正熙(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兩個北漂的遊子,各自因爲事業受挫而萌生退意,回返台南故鄉,公車上比鄰而坐,幾經波折,又在府城的巷弄裡相遇:餅舖、運河、和樂廣場、水仙宮/市場,分享名產椪餅,也分享了溫厚的人情,讓彼此得到療癒,和水仙尊王的祝福。

天天工作社新作《巷子裡的尊王》,在去年底的讀劇演出中,就已經展現豐富的製作潛能,雖是小品之作,卻有溫暖的在地氣味和貼心情意,劇作家楊書愷以素描筆觸,穿插交織扮演、旁白、評論的敘事結構,描繪安安與阿青在人生叉路上的心情,具體細節或有欠缺(如阿青在藝術堅持與生存困境間的掙扎),但,情感真實動人,也能發人深省。雖只是讀劇,導演湯京哲的舞台調度,活潑有趣,加上演員(劉淑娟、張家禎、古辛)純熟的念白與細膩的情緒表現,讓文字的節奏感更加流暢,構成了完整的視聽覺體驗。

一年之後,抱著對正式演出的期待,但對空間選擇的些微疑慮,走進牯嶺街小劇場,看到是一個讓我們更接近劇場的文學核心本質的演出,或者說,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


巷子裡的尊王(天天工作社提供/攝影劉璧慈)

劇作家的文本,補充了曾經稍有欠缺的具體細節,讓角色的情感轉折更加清晰,我們對角色的認同,因此有更扎實的基礎。導演在相對狹小的空間中,以流暢的調度交織角色的移動、獨白與對話,充分發揮文本敘事結構的獨特性,創造出隨意遊走巧遇的節奏感,有效地引導著觀眾隨著劇中人物穿梭於車站、餅舖、運河、廣場、市場、廟宇之間,深入戲劇文本的內裡,領略角色心情和環境氛圍的對映變化。三個演員,表現精彩:古辛活潑鮮明的口白與動作,吸引了最多目光;張家禎沈穩內斂的表現,是我看過他多個作品中的最佳演出;劉淑娟所扮演的安安,性格厭世,但也有自嘲的諧趣。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扮演、自述、旁白,甚至化身觀看者的多重轉換之間,建立角色,也對角色加以評論,讓觀眾在情感認同與理性省察之間擺盪,既豐富了「表演」的層次感,也同時呼應了劇中人物面臨抉擇的人生處境。

《巷子裡的尊王》的設計表現,也值得肯定:舞台設計江冠男以「島」(運河/沙洲)為中心,加上四個角落的鏤空石塊,搭配燈光設計吳宜柔的明暗對比與方向移動,在鋪設透明塑膠布的地板上,反射出水波感覺,構築成一個既能喚起府城印象,又能傳達遊子歸鄉心情的空間,充滿詩意,且貼切呼應戲劇情境。服裝看似日常,但有設計感(服裝設計董譯嬪)。主題音樂〈今仔日無想欲飛〉的選擇(音樂設計賴柏儒),貼切而動人。


巷子裡的尊王(天天工作社提供/攝影劉璧慈)

安安終究「活不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且始終背負著幫不了秀秀的罪疚,阿青被最後一位離去的員工斥責:「不要再欺騙自己了」,彷彿就要重蹈父親的覆轍,兩人的生命故事聽來既熟悉,又有獨特的意趣——因為他們(還有秀秀、阿成)都是水仙尊王的子弟,無論曾經如何迷失,總是會走到回家的路,只要誠心誠意,也總是會得到神明的庇護,受到溫暖人情的安慰。

這之所以在最後一場,當安安與阿青終於來到水仙宮神明面前,誠心祝禱,放下心中塊壘時,我們也能感同身受,願意相信他們會得到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和氣力,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可能仍然無解,好好吃一頓真正在地的熱炒,仍是必要的。這種「無甚高論」的領悟,或許稍嫌陳套,但依然動人。


巷子裡的尊王(天天工作社提供/攝影劉璧慈)

因此,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巷子裡的尊王》與我們分享了人生況味和府城氣味,也貼切地反映出中青世代的自我省思(安安與餅舖的情感糾結),甚至自我批判(阿青對在地網紅美食指南的評價、計程車司機的感慨),是一個誠懇的作品。而我這個中老世代而言,卻不免因此而思考起自己對他們的責任——我們這些人生/劇場的「賢拜」們,留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社會,甚至劇場?

《巷子裡的尊王》

演出|天天工作社
時間|2024/10/27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一樓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