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雅的方式去表現「暴力」《康乃馨》
3月
22
2018
康乃馨(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8次瀏覽
吳嘉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一開始,被花團錦簇的粉色糖衣所包圍,然而,旅人走過的路豈能不留痕,劇終,花萎,時間從來不會對誰放寬一點,歲月的殘酷莫過於此;21年後赴台重演的《康乃馨》,仍然以最優雅的方式,去表現關於愛、關於人生所帶給我們的「暴力」,反差和矛盾,往往最能給予觀眾殺傷力。

哪怕有著文化、以及時代的差異,而符號永遠是連接創作人與觀眾的重要關鍵,藉由各種元素的呈現,我感受到《康乃馨》的議題之廣,從性別、身份認同、父權、階級、愛恨、生死等等,時而把意識化作片言隻語,時而又像侃侃而談,但無論以哪一種方式的「交流」,《康乃馨》還是散發著一種傷感的調性;那個不能把「The man I love」唱出口的手語男生、那個賭氣憤懣地展示著高超技術的舞者、還有那對「搧耳光、親一口」的父子……多少個人物是似曾相識,多少個角色在等待觀眾對號入座。

Jochen Schmidt所著的《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新美學》中提到——「恐懼」是Pina Bausch創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恐懼的根源大抵源自於對人生的無力感、愛與慾望的羈絆,然而,從中所衍生出的暴力既有肉體上,也有精神上的。一名男舞者不斷地想要騎上女舞者的肩膀上,而女舞者以筆直的身軀作為反抗,一種無聲的忍耐和拒絕充斥著她的身體,人際上各種以愛為名的侵襲,絕對會讓人想呼喊:「Sometimes love makes me scared!」(有時候,愛讓我恐懼);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會被身份而約束,就如劇中那個具有權力的男人,一直檢閱著舞者的護照,得到允許的人才可以舞動自己的身體,這讓我聯想到被沒收護照的藏人,還有需要得到丈夫批准才可以申請護照的埃及婦女,「護照」既是身份的象徵,也是自由的符號,縱使在「Passport, please」中有請求字眼,但卻覆蓋不了語言以外的粗暴。

《康乃馨》把四季更迭比喻為時間流逝,以劇場片段化作社會縮影,舞者雖穿著洋裝西服,可在衣冠楚楚底下,哪個不各懷心事;數名西裝男子從高台跳下,而其他人卻只管優雅地跳著像儀式般的舞蹈;一名女演員被迫觀看著數名西裝挺拔的演員,反覆地摔在桌子上,女演員和觀眾漸漸成為同一個體,除了每摔一次便牽引起的痛覺外,我們對這種暴虐的衝擊好像顯得有點無能為力、甚至袖手旁觀,而這不正是現在社會的真實狀況嗎?突然間,我莫名地想起了劇初時,那個往自己頭上淋泥土然後哭得像嬰兒般呱呱落地的女演員,當開始被「培植」時,命運同時把我們推向了一條不能折返的路,而你也只是千萬朵康乃馨中的其一而已。雖然從一出生,便要面對生命帶給我們的暴力,但Pina Bausch還是希望她的觀眾能敢於面對這種恐懼,縱使遍地的康乃馨都倒下了,但舞者們仍然以最鬆容的狀態,微笑地帶領現場的觀眾一同參與在四季的流逝之中,生活雖苦,但生活仍要繼續。

眾所周知,Pina Bausch關心的是「人為何而動」,然而,觀賞完這種開放性如此強、解讀性如此廣的舞蹈劇場作品,觀眾的內心又是「為何」而「感動」,甚至是「感慟」呢?透過一段段零碎拼貼的段落,從經驗和認知所萃取出個人的體會,我想這也是Pina想為她的觀眾所留下的最大拷問。

《康乃馨》

演出|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
時間|2018/03/08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今的烏帕塔舞蹈劇場的「姿態引用」令人多疑,我不敢妄斷他們是否直接將碧娜時代的姿態再複製而非更新,只能誠實表達觀看體驗上的信任感缺失。(車曉宇)
4月
03
2018
烏托邦被表演者們一層一層扒開踐踏破壞掉,徹底讓我們看到光明背後的黑暗,儘管過程中我們目睹他們對著權力及規則激烈的反擊、回應、順從及自我質疑批判,社會規則的建立與打破、權力的壓迫及反擊,故事的結尾依舊回到開頭時的美好與和平。(梅錦忠)
3月
26
2018
手勢代表著春夏秋冬,一直不停的循環,就像對生命的體悟,無論這紛擾的世界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時間一直在走,不會為了誰而停留。(連佳宣)
3月
23
2018
《康乃馨》對人性是樂觀的,表面上如此,但在一連串建構與解構的過程中,整片的花海早已被舞者們平凡的步履踐踏得體無完膚。每一朵康乃馨,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都是建構文明的分子,都紀錄著歷史的足跡,也都承載著暴力的重量,如同場上所有移動的人類一般。(吳政翰)
3月
22
2018
馬祖卡舞曲在演出中不斷地重複,它呈現於木頭人遊戲、舞者模仿狗兒、在椅子或長桌上循規舞動等情境之中,加上間歇出現的護照——身份檢查,以及馬賽克式的情景拼貼與交錯,彷若告訴觀者:日常生活的規訓牢不可破,它總是在各個領域中上演。 (林亞璇)
3月
19
2018
碧娜讓舞者們終究趕赴了一場繁花盛開的宴席。但是再想想,這花雖美卻是塑料所製,花海繁盛,在幾番折騰後,到了尾聲已經近乎殘花敗柳,到底這盛宴所請何人?又宴請何物?(許仁豪)
3月
15
2018
當鮑許要舞者問觀眾「你們還想看什麼?」旋即展現古典芭蕾技巧,諷刺當時德國人仍舊被禁錮在傳統的舞蹈觀。只是今日再次以同樣的對話重現時,卻顯得毫無說服力。(石志如)
3月
15
2018
鮑許許多作品都是與舞者長期即興的發展,最後才訂定整個作品的基調與樣貌。如此針對舞者個人性與獨特性的創作模式,要如何傳承到新的一代而不會改變作品的本質?(葉根泉)
3月
12
2018
滿地的康乃馨美得令人屏息,但卻召喚不出美麗的舞步,因為人們生老病死,四季春夏秋冬,永綻的康乃馨其實又假又臭。《康乃馨》愈是刻意地克制不跳,愈讓人思考為何要跳:因為舞蹈處理的是身體,不是唱跳。(王寶祥)
3月
1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