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為碧娜・鮑許的作品,相信對於許多常接觸舞蹈的觀眾並不陌生,而碧娜著名的舞蹈劇場形式也深深地影響著臺灣的舞蹈環境。此次帶著非常期待及朝聖的心情踏入劇場,一進劇場,視線隨即被佈滿八千朵康乃馨的舞臺吸引,佇立在台上的一大片花田,彷彿將我們帶回1980年舞團至智利巡迴時的場景,碧娜將他看到的風景真真實實地搬到舞台上。舞作尚未開始,所營造的場景使人感到溫馨放鬆、沈浸在美好想像中,而接下來舞臺上所發生的事,卻打破了人們對於美好世界的想像,在所有美好的事情背後,充滿著暴力黑暗的一面。一貫碧娜的作風,將每個看似不符合邏輯的荒誕片段,巧妙的組合在一起,每個事件的背後都有著令人省思的寓意,而觀眾的心情也不斷地隨著舞作高潮迭起,感受著興奮美好、詼諧幽默、緊張驚恐⋯⋯各種情緒不斷的交替。
舞作一開場,舞者們拿著椅子穿梭在花田之中,彷彿在尋找一個屬於自己最舒服的休憩位置,而鞋子踩在舞臺上發出喀喀的聲響,又與這片康乃馨花田產生一種矛盾感,讓人突然意識到這個場域不過是人為塑造出來的塑膠花田,破壞了原本對於自然美感的想像,而後舞者一一下臺尋找願意共舞觀眾,觀眾的好奇心以及興奮感被燃起,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下一個被邀請一起共舞的就是自己?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被邀請的觀眾又回到座位上,此時感受到強烈的失落感,像是小時候期待去遊樂園卻因為下雨而取消一樣,期待之後的失落對比反而更加明顯。
整場舞作不時有著穿著西裝看似保鑣的男人,不斷地要求舞者出示護照,並聽從他的命令做出動作或是強迫他人換上男裝,還有玩著一二三木頭人的人群中,發號司令的領導者,大聲怒吼其他人,並要求聽從他的指示,讓人聯想到社會中不斷剝削壓迫下層的權利者,並且對於男女性別意涵有另一層省思,是否每個人不能夠選擇他舒服的打扮,必須因應世俗的眼光?而領導者一定非得是男性?碧娜用了詼諧的手法,讓女舞者爬到男舞者身上,挑戰原來的男性領導者,令觀眾會心一笑,有趣卻也發人省思。而舞作唯一真正的跳舞只有一小片段,舞者不斷的重複著同樣的動作,不斷地搬著椅子倉皇的前前後後跑動,穿著西裝的男子堆疊著紙箱,一位女舞者極力地阻止著男子的動作,卻無能為力,而後男子從高台上一躍而下。此段的畫面同時有著許事情發生,不斷的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及內心,心情隨著畫面緊張、恐懼、慌亂,在男子一躍而下時達到頂點,而後又回歸平靜,重點反而不放在舞者的動作上,而是整體畫面所產生的衝擊感。
另一片段,以手勢代表著春夏秋冬,一直不停的循環,就像對生命的體悟,無論這紛擾的世界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時間一直在走,不會為了誰而停留。最後以每位舞者用中文說著當初學跳舞的原因作爲整個舞作的結尾,相信最後這個問題也提醒著我們的初衷是什麼?去回想生命中每個事件發生的最根本原因。
在《康乃馨》裡,我感受到了寧靜美好卻又帶有暴力的衝突美感,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及黑暗,腦海跟著舞作的畫面不斷的思考,心情也不斷地隨著舞作體會喜怒哀樂,感受著不斷建立的美好又被瞬間打破。碧娜安排了許多巧妙的地方使舞蹈更貼近觀眾,例如使用當地語言,或是教導觀眾一個簡單的擁抱動作等等。在劇院看到大家一起舞動那刻,非常的感動,但也思考對於這個動作的初衷,只是單單要觀眾跟著依樣畫葫蘆嗎?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學會給別人一個擁抱,當一個有愛也散發愛的人呢?對於碧娜一貫的拼貼手法,不符合邏輯的片段背後,給了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同一個段落,每個人看到的寓意卻不盡相同。而經典之所以能夠稱之為經典,在於能夠永遠流傳並值得一再玩味。也因為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生的體驗不同,不管多久以後,我們再重新觀賞這首舞作,或許又有另一番新的感受。
《康乃馨》
演出|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
時間|2018/03/09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