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位的木偶身體——短評《大話西遊—鬧天宮》
4月
11
2023
大話西遊—鬧天宮(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8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大話西遊—鬧天宮》裡有兩種身體狀態——木偶的身體與操偶師的身體——的此消彼長,甚至是主客位錯置。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幾段大型武打場景,操偶師都著全黑裝備,執偶移動至舞台前方表演,此時木偶與操偶師的主客位就被對調。上半場的最高潮「花果山大戰」,哪吒諸神如閱兵大典般現身,最後被孫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劇團近乎讓觀眾的焦點落在操偶師身上——幾個滑步,仿若要滑進觀眾席;幾段打鬥,操偶師的身段編排得相對精彩。特別是主演陳皇寶領著孫悟空出場,在搖滾風音樂下,如樂團主唱衝向觀眾,更成為全場注目。電視木偶再大,終究無法與人體相提並論,此時又將所有動作加諸於操偶師時,更讓木偶的存在瞬間退位。

這樣的編排並無不可,也可看出劇團的用心——反過來想,是否乾脆將這段表演都轉為「人戲」?只是,在目前的主客關係裡,操偶師的身體應是木偶的某種延伸,但此時的木偶更像是操偶師套在手上的「道具」或「裝飾」。這些編排之外,木偶在多數情節的身體狀態也像消了氣的氣球,如玉帝在凌霄殿上的歪斜坐姿、偶對話的方向不自然等——它們搖晃、垂掛,缺少了生氣。

木偶身體的陸續退位,多少也因舞台投影與動畫的比例。值得嘉許的是,這些技術確實加強了武打場景,更突破劇場與布袋戲表演的畫面與層次。但除了偶與動畫、投影間的配合可以更精準外,劇團的做法其實降低了偶可以表現的空間,甚至是棄守這個機會。舉例來說,孫悟空在丹爐裡練成火眼金睛、如來佛祖將悟空壓制於五指山等劇情,劇團都將技術含量讓給投影與動畫,迴避了操偶技藝、現場表演與劇場轉譯的更多可能。 

坦白說,我完全不否定劇團致力的方向,將所有(可能會被認為的)噱頭都化作(實際能操作的)效果,現場也獲得極為歡快的迴響。同時,投影、動畫、操偶師現身等作法,都讓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成為極少數能在中大型劇場演出的布袋戲團隊。只是,當以劇場、傳統藝術等角度來考量時,「被退位的木偶身體」仍是劇團需要再檢視需求、回應定位之處——終究「木偶」還掛在團名上。 

《大話西遊—鬧天宮 》

演出|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
時間|2023/4/9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