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功之流離《林沖.野豬林》
8月
24
2016
林沖・野豬林(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24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野豬林》取材自小說《水滸傳》的林沖情節。林沖故事最初演於崑曲舞臺,以李開先《寶劍記》和陳與郊的傳奇《靈寶刀》為本,京劇第一個排演其事是李桂春(李少春之父),安在連臺本戲《水泊梁山》中第二本;再來,1929年楊小樓採吳幻蓀的劇本,首與侯喜瑞合演於北平第一舞臺,分兩本演出──頭本《野豬林》,二本《山神廟》,後來為他配演魯智深是郝壽臣。翁偶虹指出楊版表演最精彩處乃〈發配〉一場,藉由各種甩髮力道,表現不甘受欺卻箝制於用武的憤怒,以及被兩名官差用滾水燙傷兩腳的「蹉步」忍痛之行;到了1946年,李少春有意改編《野豬林》,徵詢翁偶虹意見,合楊版頭二本為一,為主角創造唱唸作打全方位的表演空間,也增加林娘子、高俅、高衙內、陸謙、董超、薛霸的戲份,吳小如以為李版不單就主角的表演特色決定一切,實力求整體全備【1】。從翁、吳兩位名家對於楊、李版本不同優點的意見,恰好反映大陸1949年後進行「戲曲改革」,京劇由「演員中心」到「編劇中心」所產生的質變,重視表演體系的傳統立場被編劇、導演、演員三者共同創作取代,影響「傳統京劇」和「當代京劇」不一樣的審美方式【2】,而李少春《野豬林》是「開啟當代京劇新風格的重要關鍵」【3】。

國光劇團請來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李光教授本戲,李光(1941-)先攻武生,後習老生,武戲曾得蓋叫天、李少春、張雲溪等指點,他以李少春為基礎,亦學習李之勇於創造精神,扮相炯朗英武,表演風格明快。在李光指導下,國光版恢復〈菜園〉林沖舞劍段落,此是「楊小樓當年有意未遂,少春償之」【4】,卻未能保留在《野豬林》電影中,亦久不演於後人的舞臺版,所以難能可貴。戴立吾身穿白箭衣配銀劍,相襯得英姿煥發;劍舞手足直線比劃剛健,旋身迅疾不偏倚、劍繐齊整,顯示善使力道致身體軸心穩當。

武生行當英俊、身手了得,但非作表木訥便叫酷帥,戴立吾在〈白虎節堂〉唸白隨對手證詞而變換聲情,唸得「有戲」;最後聽聞高俅送交他至開封府的笑聲低沉,不像他人演林沖此笑仍維持昂揚,低音頻之笑更有對一切詭計瞭然於心的意思。【西皮倒板】「八十棍打得我沖天憤恨」、【高撥子倒板】「一路上無情棍實難再忍」等唱段都表現其唱腔特點,硬氣、哭腔--截斷字詞不拖尾音與悲聲,分別體現人物性格不屈和隱忍委曲,又能經營局部字音輕重,因此,他的唱不競嘹亮卻剛緩並濟,聽來十分有味兒。最後一場〈山神廟〉林沖單對八打手,不像〈發配〉受制於手銬,有撒開來打的快意。藍侉衣侉褲(快衣快褲)的戴立吾,甩衣奪刀槍、以腳尖勾提刀把等動作,衣著舉止都俐落矯捷。

主角出色,其他人物也有幫襯之功,特別一干丑角,陳元鴻「滿場飛」的步伐演活色鬼猴急狀,向林娘子求愛的反串小生唱腔,油極肉麻;陳清河的陸謙,唸白節奏依戲文止於所當止,且作表充分表現「靜」──小人靜觀其變、城府深沉的機心;謝冠生、孫元城、李佳麒、周慎行演菜園四潑皮饒富趣味。

這戲的好處尚有,劇本刪去高衙內自東嶽廟回府告狀、高俅和陸謙二次定計至滄州殺害林沖、〈長亭〉林娘子為夫守節義的幾句唱詞,既簡潔又合乎人情。主排善於營造氣氛,如惡勢力高張〈白虎節堂〉場次,運用昏暗不明燈光,與人物一組組成對串聯(高衙內-富安、牢子手一號-二號……),一個引一個出場,彷彿針線密織成天羅地網,邊配鑼鼓點點敲擊,一切就緒只待林沖自投;及高俅重責林沖八十大板,牢子手「軍牢……舉刑……」的喊聲到高俅「打」聲令下,死寂空氣被鑼鼓炸開之落差,通場肅殺氛圍令人不寒而慄。

《野豬林》最明顯主題是權勢凌駕於法理,世俗規範可以隨意更改,主持公義者不是官府,竟是化外僧人,如「機器神」功用的魯智深。另外,次主題人才無法施展則隱約爍爍,這見於林沖唱「大丈夫居人下無窮憤怨,將錦韜與繡略盡付花間」、「莽莽風塵龍虎藏」的心聲,也是劇中寶刀──高太尉持有、不與英雄為伍──正是「堪歎英雄困風塵」物化象徵,一身好武藝的林沖和魯智深,充其量僅得在菜園演習,這番困頓遭遇暗合著主演戴立吾從藝過程,復興劇校第24期生,初習武丑,後攻武生行當,畢業即進國光劇團,後感京劇環境無以施展所學,輾轉流蕩在影視圈、美髮業,經吳興國勸說重蹈戲曲舞臺,先後至當代傳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演出【5】,如今再回國光擔任客席演員【6】,相信現今較有利之大環境和劇團條件當助其發光發熱。

註釋

1、楊小樓演出《林沖發配》後,尚有李萬春以楊版為基礎而調整成自身演出本,然此僅述京劇《野豬林》影響較大的版本,不做細校之功。參考翁偶虹〈兩代《野豬林》〉:http://www.answerlib.org/MzA4MzI3NDcyMA_2201269479_85243359e0d358a281e0db456eb41ef5.html,查詢日期:2016年8月23日,與吳小如《吳小如戲曲隨筆續集》所載,頁51-53。

2、詳見王安祈《為京劇表演體系發聲》自序,頁13-14。

3、見王安祈《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頁83-84。

4、見翁偶虹《翁偶虹編劇生涯》,頁241。

5、李岳〈京劇武生 戴立吾 半生緣一身功 只嘆知音難求〉,《PAR表演藝術》第240期(2012年12月),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頁88-89。

6、國光劇團2016年「傳承.傳演」節目本,頁10。

《林沖.野豬林》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6/08/13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其創作主題而論,《1624》貼近官方政治意識對臺灣國家發展的想像:以厚實的經濟實力競逐全球市場的海洋國家(「在開闊世界,留下我的行蹤,離開故鄉,去尋找黃金夢鄉」);就其演出形式而論,《1624》毫無保留地隨應社會風潮:堅定的本土姿態(以歌仔曲調唱出「阮是臺灣」的心聲),充滿商機的粉絲現象(種類繁多的周邊商品),網路世代的閱聽習性(我們都是Gameboy);就其創作意識而論,《1624》滿足了所有「政治正確」的標準:「原住民」(「臺灣土地是我們西拉雅的」),「女性」(女祭司尪姨、女海商印姐瓦定),和「轉型正義」(「翻轉受傷的皺褶,新的咱已經成形」)。綜合言之,演出團隊身後的官方文化機構,藉由這個充滿宣示性的唱詞,華麗的視覺意象,舞台明星和粉絲熱切互動的表演景觀/奇觀,整編臺灣主體的文化論述(「只要住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是一家人」、「你我初見各言語,今日能通留文書」),化解社會內在矛盾(「每一道皺褶有歷史的傷,每一吋新生有熱情溫純,新的時代展開完整的自我,對所有受辱的生命,要有理解和包容」),進而確認所謂「本土政權」(「阮是臺灣,阮是臺灣」)的正當性。
3月
13
2024
「複數」於焉構成這場燈會大戲的策略,卻也成為某種必須,甚至是枷鎖——既是創作對1624年的解答,亦是問題。由於1624年本身帶有的複雜意義,也延伸出《1624》在製作背景裡必須承擔的複雜訴求,包含史觀建立、族群重思、國族定位等,表現在內層、甚至已滲透到外層的是:四百年後、身處2024年的我們嘗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面對自身的過程。《1624》在某種「有臺灣意義」的燈會大戲框架下,又以「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為題,同時得肩負「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責任」,甚至是延續《見城》以來的榮光,步步從一面城牆(《見城》)、一座城市(《船愛》)到整個臺灣,最後只變成一部「不夠爽的爽片」——但,一部戲究竟得被賦予多少責任?
3月
11
2024
相較於《媽祖》演出帶來的在地饗宴,《1624》雖然故事以臺南為核心,卻可見以城市躍居國家定位的意圖。整體舞台架構以船帆為意象,帶出各國海上競逐的主題,醒目且特殊的舞台別開生面,然而舞台裝置過大也稀釋了演出的效果,即使坐在觀眾席前中段,仍無法看清台上演員的走位與身段,多數時候仍須透過螢幕來輔佐理解劇情,這或許也是此類大型戶外展演的問題所在,平視式的視角、太過遙遠的舞台,並不利於多數觀眾的觀賞。
3月
11
2024
《長安花》雖然返回〈李娃傳〉,卻不依循〈李娃傳〉一見傾心的愛情開端與終成眷屬的團圓結局,亦非採用古典小說的「雙美」舊套,而是回到唐時「良人賤戶不可通婚」的真實,從有距離且不圓滿的愛情,反面證實愛情的深刻雋永。這樣的詮釋角度,確實為這個故事打開新的局面,但若說要完全跳脫元明以來的戲曲創作,卻仍有一定的難度。
3月
04
2024
此劇改編自《我不是忠臣》,原作題名直接點出價值辯證,而改編將主軸立於袁崇煥生平,描述明末女真崛起造成東北不安,袁崇煥起而平亂,戰亂導致君臣逐漸離心,最終被凌遲處死。此過程與崇禎登基之路交錯,呈現雙主角結構。雙主角這樣的媒介,把不同處境的憂傷並聯。觀眾依隨雙主角歷經理想破滅引發的信念變化,看見戰事如何改寫人的意志和思維。
2月
22
2024
民戲最受推崇的是飽含腹內功夫的活戲技藝。指的是在廟口上演的歌仔戲——民戲,通常沒有劇本、臺詞,甚至沒有文字資料,由主要演員口述故事情節,透過口傳心授,由演員臨場發揮、相互配合。因此,常年表演經驗累積出來的腹內功夫——活戲,是民戲最受推崇的藝術價值。
2月
08
2024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2月
08
2024
試著把觀看的視線放寬,就會發現——在室內劇場之外,歌仔戲仍以酬神喜慶的祝儀形態散佈在各廟埕民家。這類演出就是外台民戲,沒有劇本當天才依講戲仙安排現場決定劇碼。陳美雲歌劇團便是大台北地區名氣響亮的老字號歌仔戲劇團之一。
2月
06
2024
《寶蓮燈》是一齣充滿象徵隱喻的神仙戲。神仙戲某種程度上承載著人類追尋永恆的內在意識,不停被重述而歷久不衰;也反映戲曲發展與宗教彼此的緊密關聯。
2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