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空間的道德演繹《蘿莉控公路》
4月
30
2012
蘿莉控公路(演摩莎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85次瀏覽
謝東寧

「蘿莉塔情結」(Lolita Complex,ロリコン,或蘿莉控)這個名詞,最早源自美國作家納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發表的小說《Lolita》,老少戀故事中的12歲少女主角蘿莉塔,從此成為「戀童癖」的代稱。在當時這小說是個禁忌並未廣大流傳,但經過導演庫柏利克改拍成同名的電影(中文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而聲名大作,主要挑戰的還是社會道德禁忌:到底愛一個人,是否是一種罪?(如果你愛的人,年紀比你小很多?)

公開討論「戀童癖」所引起的道德爭議,也不只在西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在1961年寫成的《睡美人》:一群老人固定到一個旅館,偷窺熟睡裸體美少女的故事便是一例。而發展到今日卡漫御宅文化裡的「蘿莉控」,其中戀童癖罪名已經被除污名化,是一種對於「萌」少女角色的愛好,甚至性別反轉,對於喜愛此道的女性,更嚮往自己能成為「蘿莉塔」。

所以當演摩莎劇團將同樣探討「老少戀」關係,敘述少女從11歲開始,便和姨丈有長期曖昧關係的劇本《How I Learned to Drive》轉譯名為《蘿莉控公路》之時,其中對於「蘿莉塔情結」的當代探討便不喻而明,但很可惜,導演在這整齣兩個小時的戲中,並無意在這方面做探討。

將劇場轉了九十度的橫向舞台,充分利用原黑盒子劇場牆壁通道,僅利用一道紅色碎花布幕簾,和在地板上的象徵性公路符號,成為一個簡約但場景多變的場域。的確,在這齣戲中,主角小不點(洪珮菁飾)從40歲回溯11歲開始的一段不倫之戀,全劇故事斷裂、跳躍,時空隨時轉變,劇本並採用扮演、敘述同步的疏離手法,劇作家已經設定,這必須在一個中性空間舞台發生。

但中性空間並不代表,不需要詮釋觀點,這個看來是讓演員出入方便,場景變換空間擴大的舞台,全劇除了功能性使用,可說是毫無觀點(音樂的使用亦是)。同樣的在故事的詮釋上,在全劇表現最精彩的姨丈(邱安忱飾),在劇本中原來看似一個老色鬼,但隨著劇情鋪陳,在那性別壓抑的年代,他對小不點全心的愛,及與小不點與之相互扶持的關係,其人性內在情感的誠摯流露,成為觀眾很難單憑道德,來判斷這段不倫之戀,而這也正是全劇最迷人的地方。

不幸地,導演只在意說故事,並用簡單的「道德」為故事下定義,小不點只是迷了路「劇中的角色姨丈,幾乎摧毀了女主角的童年和青春」(節目單導演的話),於是迷了路的女孩,最後終於還是要返回正常的世界。

本劇最精彩的還是演員的表演,除了前述兩位主要角色,必須寫實地抓住全劇的中心主幹,也就是這段戀情的進展,女主角更肩負著說明當時家庭社會環境的保守氣氛,與在壓力之下的內心衝突,非常不容易。而三位必須串演多種角色的歌隊角色(陳佳穗、竺定誼、卓香君),節制但也恰如其份地活潑了整個故事,選角相當成功。新成立的演摩莎劇團,標榜以「演員核心」為出發,首發演出開出十場並且滿座,可說是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盼望這批劇場實力派演員,能再接再厲,繼續製作以「表演」為核心的好戲。

《蘿莉控公路》

演出|演摩莎劇團
時間|2012/04/28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是因為本劇的文本實在太強烈而完整,技術上不需畫龍雕鳳;輕描淡寫,一定的飽滿度就於焉而成。本劇作為演摩莎劇團的第一號作品,以文本為奠基處,以演員為出發點,並不譁眾取寵,但可說是一路逆風——所以飛得高,看得遠。對於主題舉重若輕,在清新簡潔的敘事之後,留給觀眾的是禁得住再三咀嚼的餘韻。(黃心怡)
4月
23
2012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