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空間的道德演繹《蘿莉控公路》
4月
30
2012
蘿莉控公路(演摩莎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4次瀏覽
謝東寧

「蘿莉塔情結」(Lolita Complex,ロリコン,或蘿莉控)這個名詞,最早源自美國作家納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發表的小說《Lolita》,老少戀故事中的12歲少女主角蘿莉塔,從此成為「戀童癖」的代稱。在當時這小說是個禁忌並未廣大流傳,但經過導演庫柏利克改拍成同名的電影(中文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而聲名大作,主要挑戰的還是社會道德禁忌:到底愛一個人,是否是一種罪?(如果你愛的人,年紀比你小很多?)

公開討論「戀童癖」所引起的道德爭議,也不只在西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在1961年寫成的《睡美人》:一群老人固定到一個旅館,偷窺熟睡裸體美少女的故事便是一例。而發展到今日卡漫御宅文化裡的「蘿莉控」,其中戀童癖罪名已經被除污名化,是一種對於「萌」少女角色的愛好,甚至性別反轉,對於喜愛此道的女性,更嚮往自己能成為「蘿莉塔」。

所以當演摩莎劇團將同樣探討「老少戀」關係,敘述少女從11歲開始,便和姨丈有長期曖昧關係的劇本《How I Learned to Drive》轉譯名為《蘿莉控公路》之時,其中對於「蘿莉塔情結」的當代探討便不喻而明,但很可惜,導演在這整齣兩個小時的戲中,並無意在這方面做探討。

將劇場轉了九十度的橫向舞台,充分利用原黑盒子劇場牆壁通道,僅利用一道紅色碎花布幕簾,和在地板上的象徵性公路符號,成為一個簡約但場景多變的場域。的確,在這齣戲中,主角小不點(洪珮菁飾)從40歲回溯11歲開始的一段不倫之戀,全劇故事斷裂、跳躍,時空隨時轉變,劇本並採用扮演、敘述同步的疏離手法,劇作家已經設定,這必須在一個中性空間舞台發生。

但中性空間並不代表,不需要詮釋觀點,這個看來是讓演員出入方便,場景變換空間擴大的舞台,全劇除了功能性使用,可說是毫無觀點(音樂的使用亦是)。同樣的在故事的詮釋上,在全劇表現最精彩的姨丈(邱安忱飾),在劇本中原來看似一個老色鬼,但隨著劇情鋪陳,在那性別壓抑的年代,他對小不點全心的愛,及與小不點與之相互扶持的關係,其人性內在情感的誠摯流露,成為觀眾很難單憑道德,來判斷這段不倫之戀,而這也正是全劇最迷人的地方。

不幸地,導演只在意說故事,並用簡單的「道德」為故事下定義,小不點只是迷了路「劇中的角色姨丈,幾乎摧毀了女主角的童年和青春」(節目單導演的話),於是迷了路的女孩,最後終於還是要返回正常的世界。

本劇最精彩的還是演員的表演,除了前述兩位主要角色,必須寫實地抓住全劇的中心主幹,也就是這段戀情的進展,女主角更肩負著說明當時家庭社會環境的保守氣氛,與在壓力之下的內心衝突,非常不容易。而三位必須串演多種角色的歌隊角色(陳佳穗、竺定誼、卓香君),節制但也恰如其份地活潑了整個故事,選角相當成功。新成立的演摩莎劇團,標榜以「演員核心」為出發,首發演出開出十場並且滿座,可說是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盼望這批劇場實力派演員,能再接再厲,繼續製作以「表演」為核心的好戲。

《蘿莉控公路》

演出|演摩莎劇團
時間|2012/04/28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是因為本劇的文本實在太強烈而完整,技術上不需畫龍雕鳳;輕描淡寫,一定的飽滿度就於焉而成。本劇作為演摩莎劇團的第一號作品,以文本為奠基處,以演員為出發點,並不譁眾取寵,但可說是一路逆風——所以飛得高,看得遠。對於主題舉重若輕,在清新簡潔的敘事之後,留給觀眾的是禁得住再三咀嚼的餘韻。(黃心怡)
4月
23
2012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