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空間」的重複/新形構《一主二僕》
12月
25
2019
一主二僕(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Sanne Peper)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4次瀏覽
林映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一個荒誕的情境成為作品的開場,兩個男人毫無隱私的共處一室,他們默默無語地進行著「日常」生活。支配生活內在的規則早已內化於他們制式化且僵硬的身體行動中。

雅克普・奧勒伯劇團(Jakop Ahlbom Company)讓《一主二僕》(Lebensraum)處於冷靜卻又瘋狂的情緒中,通過肢體能量的呈現和由阿拉莫賽軌樂團(Alamo Race Track)現場演奏音樂間的結合,展現一個模擬早期好萊塢默劇巨匠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默劇片段延伸的演出。也就是說,當舞台上一高一矮、以早期默劇電影彩妝出現的男性規律性地進行生活動作的同時,在他們生活裡所依賴的物理機制,帶來的並不是輔助生活的便利性,反而是制約生活的手段。舞台空間中的床鋪立起來就變成鋼琴,而書櫃的表面打開又變成了冰箱,餐具和調味料用掛線吊在半空中,隨著用餐的個體需求而擺盪。

這些看似巧思的空間設計,揭示了在無處可去的生存空間中漂流的兩人無法獨立的原因。所謂生存必須物件,定義了個體的行為特質和生存的需求本身。生活的秩序本身存在於自我制約、自我管理的行動中,也就使得角色自我與他者的關係維持在充斥權力結構的物質體系。因此,為了滿足內化的物質體系,為了操作生活必需的物件,個體需要因為物質體系規則的不和諧狀態重新創造生活自為機制的代理者。兩人互助合作地將自我相符的部分拼裝出一個全然異於己者的獨立存在物──一位人造「女僕」。創造「女僕」的行為本身,為生存在空間中的兩人創造出驅動物質體系的主導權的虛假幻覺,他們非常高興地為了人造物的完成搬演了一場剪綵儀式,而「女僕」存在後的行動,則狠狠地戳破了他們自以為可控制一切的幻覺本身,連同兩人生存的空間自身,也在最後崩解了。

人造「女僕」其實才是這個生存空間中的主導者,她不受限於空間原本的秩序,也不從屬於原本生活在空間中的兩個男性,她以不和諧於空間生活秩序方式來行動。如果說,創造她的男性只將她視為空間及自身的從屬物,那麼,當「女僕」在無人的空間中自由活動(澆花)的時刻,她創造出了不屬於空間和兩個男性角色的生命(花朵),因而翻轉了創造者和從屬物的階序關係,她構成了不可剝奪的自我主體。

這種生活存在了多久,沒有人知道,因為在劇場拉開大幕的同時已經假設了這將會是全新的一天。他們的「生存空間」僅僅存在於一個設定了第四面牆、充滿機關巧思卻也一目了然的房間。兩個人的關係、職業與階級並沒有隨著角色的日常行動獲得揭露,這一點果真巧妙地反映了早期默片中對於以肢體動作和簡單情節創造精緻且即刻刺激的特殊形式。然而,《一主二僕》想要表達的內容不僅是對於巴斯特‧基頓默片文本的模仿,它以默劇肢體作為形式,探討著父權與女性自覺、科技與人性,甚至是人與物質構成的空間之間的動態關係。當一切隨著人造女僕的介入而失控,此空間的原有秩序所呈現的混亂失序抵達了頂點時,那片有著壁紙花紋的牆面被拆下,露出了森林景致(又或者是另一個、更大的、受限的空間?),三人終於可以寧靜地處於確認自我的安穩位置上,重新形構一個新的「行動─空間」關係。

《一主二僕》

演出|雅克普・奧勒伯劇團
時間|2019/11/30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