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時空中的內爆《無盡天空》
1月
09
2019
無盡天空(翃舞製作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0次瀏覽
徐瑋瑩(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舞蹈是以肉身為媒介的藝術,最善於透過姿態動作表現情感色彩。多數刻畫人性與情緒之舞作經常出現的情感表現策略是,讓舞者神入特定人物的精神態勢,進而能透過動作體現舞作中人物內在情緒的起伏跌宕。《無盡天空》以憂鬱與躁鬱者為題材,雖然同樣展演人性與情緒,然而舞作並非寫實地去體現患者由內而外的情緒波動與行動表現,其精彩之處是聚焦探索患者內心世界的深邃詭譎與隱微幽暗。在此作品中,情緒不是作為人格異常的分類或人際關係的介面,而是作為內心世界的表徵,和自我封閉的匣門。

《無盡天空》在許多片段創造了一個幾近沒有光與影、沒有色彩的空洞世界,其中詭譎怪異的崩裂、重層、漂浮、內爆漫溢各處,極度的安靜卻又極度的騷動。整個舞台像似被封印的異地時空,即使舞者耗盡能量揮舞其間,外爆的能量卻被無盡的暗黑所吞噬。舞台景觀的自我封閉,正映照出憂鬱與躁鬱症者的存在狀態。身為觀者好像隔了一道厚重的玻璃牆觀看,對於台上一切無能為力。

編舞者賴翃中不以哀痛的陰沉感性色彩打動觀眾,因此也不祈求觀者藉由觀舞的省思能在道德情感上體諒憂鬱與躁鬱症者。舞作的呈現讓我們覺察到憂鬱與躁鬱症者的存在世界迥異於「常人」熟悉的世界,其中充滿扭曲變形、有時膨脹、有時塌陷的時空幻影,一個無法解釋的非線性、沒有因果、不合邏輯的世界。從藝術的角度觀看,這個世界奇幻詭麗,介於熟悉的日常與陌生的景象之間,觀者一方面被詭麗的視覺形象所吸引,一方面又被封印的舞台排斥在外,於是在投入與疏離間形成觀看的情緒張力。此種觀看的感受,猶如陪伴患者傾聽訴說,卻也不被捲入患者的世界與之一起「失控」,而還能保有自我的判斷與思考。

舞作之所以如此呈現與賴翃中在現實生活中與憂鬱、躁鬱症者共處的方式有關。根據節目單所述,賴翃中以真誠的同理心傾聽憂鬱與躁鬱症者的內在世界,因而得以撕破患者表面的情緒與圍籬,揭露他人難以一窺的內心黑洞。舞者銘刻痛苦於肉體卻不情緒化、撼動卻不誇張、真實卻又超現實,在極為寧靜的舞台黑洞中爆裂著巨大的能量。正是寧靜至極卻又騷動不安的兩極相對能量在舞台擴散、爆裂,造就了舞作本身如黑洞般的吸引力。

自始至終漆黑的舞台上,暗黑吞噬了舞者,幾段連影子都不見的光亮只映照出舞動的身體。舞者身陷漆黑、空洞的時空中,猶如漂浮在無垠宇宙中的單子,卻是完全孤絕,非但無法自主掌控來去的方向,也無法安穩身體就地存在。舞者有時被不受控制的內在能量牽引,無能控制;有時膠著地與內在分裂的人格相互拉扯抵抗;有時身心如碎落一地的玻璃,或重層外溢的疊影;有時不自主地漫遊漂浮;有時無端的驚擾頹喪;有時無法控制的顫抖與自殘。幸而在舞終之際有那麼一盞黃亮的燈籠出現,給出一絲通往希望之路。

舞作粗略可分兩種呈現方式交替出現。一方面是聚焦於人,體現憂鬱、躁鬱症者發作時不受控制的身體狀態;另一方面則呈現患者詭異奇幻的內心世界。內心幻化的超現實異景,不但合理化憂鬱、躁鬱症者的身心情緒表現,更是此作品令人驚艷之處。如流水般凌空上下曲線漂浮的身體,像在廣大無垠的太空中尋覓不到安住的處所。分裂的身體部位,自發的複製、重層;許多手或頭不斷的出現、延伸,甚至反過來玩弄與嘲笑自我。被燈罩籠罩的頭、被網狀物包覆拉扯的頭、被繩子圈在脖子上的頭,這些畫面不斷暗示頭是製造異常存在狀態的元凶。令人驚奇於那一方小小空間的腦殼,竟然蘊藏無比巨大的能量,巨大到整個世界為之幻化與翻轉,生命也能喪送於它之手。可嘆的是,自我無法殺掉它,因為它是自我的一部分,殺了它同時也毀了自我,最終只能同歸於盡。

憂鬱與躁鬱的腦殼善於欺詐,欺詐的手段是劃出界線孤立自我,砍斷自我與外界的聯繫,以便其陰謀能夠得逞。舞作中的界線由許多媒介構成,最常出現的是舞台地板的一圈亮黃燈照分裂了其中舞動的舞者與漆黑的域外,無論舞者多麼努力向外逃逸,總是無法得逞而呈現虛脫焦躁。而舞台後方的一大面牆壁也是堅實的阻隔,不論舞者如何衝撞都不會坍方,最終那巨大的向外衝撞力道成為發洩精力的狂歡。然而,燈圈與圍牆都比不上被人群,甚至自我內在分裂的人格所遺棄、嘲笑、鄙視、棒打來的痛苦,但是那本應痛苦且令人憐憫的自我卻在黑色幽默的展現手法中,看起來萎縮可笑。這個極度的諷刺是患者的視角?或是觀者的視角?亦或是賴翃中的個人創作風格,為了在細緻與技巧性動作中加入黑色幽默化的日常生活現象,翻轉我們對嚴肅藝術的想像?

紘舞製作頂著不少國際賽事與邀演的光環於高雄呈現創團首演《無盡天空》,果然演出品質不負眾望。在目前以科技跨界、講求絢爛舞台效果的表演藝術趨勢下,這群年輕人沒有使用亮麗的舞台裝置、服裝衣物、科技媒介,以趨近樸素的舞台效果製造出詭譎怪異的舞台風景,向觀眾證明無須多餘的華麗,也能製造一台的驚喜。暗黑舞台上無限延伸的空洞世界就如舞團起步踏尋與開創的處女地,雖然未見未知,卻在那深邃暗黑的深處凝聚著強大爆裂的能量,等待識者的探尋爆破。

《無盡天空》

演出|翃舞製作
時間|2018/12/29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了上述借用道具,成功營造憂鬱症與躁鬱症,所面臨的生理疾病表徵,舞作也透過分身們的獨舞,用鮮明殊異的動作質地與性情,展現主人翁矛盾、苦悶、作繭自縛的多重負面想法,並闢出一條蜿蜒交織,卻不被外人理解的深邃迷宮。(石志如)
1月
15
2019
所以,「跳舞的劉奕伶」或「脫口秀的劉奕伶」,孰真,孰假?跳舞的劉奕伶必是真,但脫口秀的劉奕伶難免假,此因寄託脫口秀形式,半實半虛,摻和調劑,無非為了逗鬧觀眾,讓觀眾享受。
7月
21
2024
作品《下一日》不單再次提出實存身體與影像身體的主體辯證,而是藉由影像之後的血肉之軀所散發的真實情感,以及繁複的動作軌跡與鏡頭裡的自我進行對話;同時更藉自導自演的手法,揭示日復一日地投入影像裡的自我是一連串自投羅網的主動行為,而非被迫而為之。
7月
17
2024
無論是因為裝置距離遠近驅動了馬達聲響與影像變化,或是從頭到尾隔層繃布觀看如水下夢境的演出,原本極少觀眾的展演所帶出的親密與秘密特質,反顯化成不可親近的幻覺,又因觀眾身體在美術館表演往往有別於制式劇場展演中來得自由,其「不可親近」的感受更加強烈。
7月
17
2024
「死亡」在不同的記憶片段中彷彿如影隨形,但展現上卻不刻意直面陳述死亡,也沒有過度濃烈的情感呈現。作品傳達的意念反而更多地直指仍活著的人,關於生活、關於遺憾、關於希望、以及想像歸來等,都是身體感官記憶運作下的片段。
7月
12
2024
以筆者臨場的感受上來述說,舞者們如同一位抽象畫家在沒有相框的畫布上揮灑一樣,將名為身體的顏料濺出邊框,時不時地透過眼神或軀幹的介入、穿梭在觀眾原本靜坐的一隅,有意無意地去抹掉第四面牆的存在,定錨沉浸式劇場的標籤與輪廓。
7月
10
2024
而今「春鬥2024」的重啟,鄭宗龍、蘇文琪與王宇光的創作某程度上來說,依舊維持了當年與時代同進退的滾動和企圖心。畢竟自疫情以來,表演藝術的進展早已改頭換面不少,從舞蹈影像所誘發的線上劇場與科技互動藝術、女性主義/平權運動所帶來的意識抬頭、藝術永續的淨零轉型,甚至是實踐研究(Practice-as-Research)的批判性反思,也進而影響了三首作品的選擇與走向
7月
04
2024
當她們面對「台灣唯一以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作為基礎專業」的利基時,如何嘗試調和自身的文化慣習與族群刺激,從而通過非原住民的角度去探索、創發原住民族表演藝術的樣態,即是一個頗具張力的辯證課題。事實證明,兩齣舞作《釀 misanga'》和《ina 這樣你還會愛我嗎?》就分別開展兩條實踐路線:「仿效」與「重構」。
6月
27
2024
現實的時空不停在流逝,對比余彥芳緩慢柔軟的鋪敘回憶,陳武康更像帶觀眾走進一場實驗室,在明確的十一個段落中實驗人們可以如何直面死亡、好好的死。也許直面死亡就像余彥芳將回憶凝結在劇場的當下,在一場關於思念的想像過後,如同舞作中寫在水寫布上的家族史,痕跡終將消失,卻也能數次重複提筆。
6月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