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重新讓孩子活過來《活小孩》
11月
12
2013
活小孩(黑眼睛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6次瀏覽
劉佳怡(社會人士)

這是一個小孩學大人,大人學小孩的遊戲。它會如此真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童年看似遙遠,卻又如此靠近。在身處巨大的積木組合玩耍嬉戲中,喚醒那個沉睡的孩子,重新活一次。

在兩個小時的半真半演中,用輕鬆自在好玩的遊戲模式,一層一層、一面一面地掀開隱藏在被單下赤裸裸的童真和創傷。一切從溜滑梯上方開始,用最真實且平易近人的方式,無所謂對錯該與不該,說出當天的心情和感受。孩子們在遊戲裡很天真快樂,在一個似乎無拘束的狀態下可以輕鬆表達最真實的自己,可以當在天上飛的新娘或是風箏,因為在遊戲的世界裡沒有不可能的事情。而在小孩大人互相扮演裡,身為一個還未完全脫離小孩又稱不上是大人的青春期中的屁孩,我看到了不同角度下的大人和小孩。

正是這樣以輕鬆的方式去觸碰沉重的課題,讓我決堤。決堤點在受盡委屈的Co妹回憶媽媽那個「你不要說出來」的眼神,因為這個眼神我好熟悉。說出口這件事情本來就需要很多勇氣,「又說,到底要說幾次?」面對媽媽的不願傾聽與不理解,Co妹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和出口。一開始的王子公主遊戲和打架遊戲,我記得我小時候最愛把被單圍在脖子想像自己是公主還會叫隱形人平身,在山上摘花不慎掉下懸崖還被王子救醒;我也很愛和弟弟打架(有時候甚至用自己的軍隊攻陷對方的陣營),受傷、大哭又和好。只是當大人都說打架只能是男生的遊戲,女生只能當公主的時候,最無辜的是疑惑卻又只能順從的孩子,這就是設限和社會框架被套在孩子身上的開始——長大以後,男生只能喜歡女生而女生則反的硬性規定又一次次地砍斷了表達最真的自己的機會。原來問題出在溝通的失敗,因為沒有互相聆聽和接受,因為沒有尊重孩子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同性課題、家庭暴力、性侵陰影,最真實而赤裸的不是故事的真相,而是小男孩最受傷的心,是在經歷多次哥哥性侵後卻又無法被家人理解,還被要求忍氣吞聲因為爸爸有心臟病的痛。

孩子和朋友間怕不被喜歡的感受是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的壓力。也想當王子的女孩無法跑上滑梯頂端,所以沒有辦法當王子,只能是司機或是其他什麼。後來當朋友都走了,她再次出現在溜滑梯前,奮力往上跑,最後成功時臉露喜色,卻又瞬間扁嘴難過。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話語,我卻完整而清楚地聽見她說,「我跑上來了,卻還是不能當王子,因為我是女生。」我的心和她一起大哭,多麼心疼。

小時候的事,我們小的時候常常不敢說什麼。這些事情或許會慢慢被淡忘,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們身上的一部分。而這個晚上,我們重新和心中的孩子面對面坐著,交換著的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是一個擁抱,趁孩子還未長大。

《活小孩》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
時間|2013/11/03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2館 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導努力不讓小孩成為一種大人眼中的「奇觀」式想像,也努力不讓觀眾成為「獵奇者」,但即使費盡心思考量了這一切,我們還是無法否認,做一齣這樣關於小孩的戲,無論怎麼觀看、怎麼呈現,其本身就充滿無解的矛盾。(劉育寧)
11月
07
2013
以劇作家身分出場的簡莉穎(尤其是《第八日》之後),似乎有意邁往一條如何結合通俗敘述與社會觀察的編劇風格的道路,先要聲明的是,我並不認為通俗是錯,一位創作者若能將邊緣觀察偷渡於通俗敘述之中。但一路到這一次《活小孩》上演,我看到的是一個被通俗筆法反身壓抑的創作靈魂。(薛西)
4月
10
2013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