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國樂團頂峰《竹青之聲》
8月
31
2023
竹青之聲(新竹市青年國樂團 提供/攝影劉文彰、李敏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58次瀏覽

文 王亭又(高雄市中正高工國文老師)         

新竹市青年國樂團(以下簡稱竹青)是一個由民間發起的樂團,成員許多是來自各地的藝大專業演奏員,在如此的狀況下,卻能將音樂的完整,以及音色的細膩,處理得淋漓盡致,甚至不輸任何現下的職業樂團,無怪乎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樂團。

由劉江濱指揮帶領的竹青一直是演出狀況非常優異的國樂團,加上劉江濱的規劃與深耕,每年竹塹國樂節的展演,使得新竹成為國樂的重鎮。高雄自衛武營竣工開幕,亦是全台演藝團體,必然朝聖之地,而竹青也再度造訪。

高雄場的首曲《東城竹塹風》,竹青優美的音色使人感受到竹風之柔煦,進入快板則似《強風大背頭》使人感受到竹風之狂勁。

《煙雨含霜》首次聽到是由高雄市國樂團(以下簡稱高市國)的琵琶演奏家趙怡然以及莊雪曼所演繹,兩位音樂家才貌雙全,使人感受到江南評彈的柔軟與美妙。此次由高市國趙怡然與竹青陳昱蓉協奏,兩人衣著一白一黑,在仙氣中帶有俐落,而音色一溫厚一明亮,各具特色卻也相應相和,令人玩味不已,細膩婉轉的琵琶樂音彷彿「亂寫珍珠細撼鈴」,強而有力的掃拂則似銀瓶乍破的透亮,在在顯示兩位樂者的技藝非凡。音樂的詮繹是無以言喻的美好。

《庄稼》在作曲家謝惠如的曲解中,是台語「莊腳」的意思,由音樂勾勒一幅美好的農村景緻,這其實是台灣國樂的本土化,也更貼近你我生活的況味。

《城外芍花》由嗩吶演奏家溫育良協奏,聽完溫君的嗩吶,突然想起一句話:溫潤如玉。嗩吶本色粗獷,能如此控制音色,抑揚得宜,一如淑人君子般,使人不禁想接近。正如曲解所引之詩:「十里五里生朝霞」。誠如花后芍藥,箇中的美儼然面前。

《秦・兵馬俑》幻想曲是國樂的經典曲目,對我而言無論聽或演奏都是熟爛於心的作品。即使如此,曲子的細膩,從第一章封禪遨遊,行軍嚴整的肅穆,皇帝儀仗之赫赫,然而軍士有苦難言。至第二章征人思婦,一對對的夫妻別離,箏、琵琶、柳琴等等思婦,二胡、簫、中胡等等將士,只能在夢中相會。到第三章的關山雪寒,雍容之隊伍再度啟程, 然而千萬軍士為何而行,痛苦的吶喊聲震天。種種畫面,在竹青的詮釋下,實在太深動,尤其第二章的低音、阮、壎以及各種樂器的對唱合唱,讓人不得不喜愛這首曲子。

最後安可曲《打鬼》快速而炫技,音樂會便在歡騰中結束。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竹青的出現實在是讓國樂界注入了新血,正因竹青的年少有為,更使人覺得國樂生生不息。有職業樂團的篳路藍縷,加上竹青的承先啟後,使人慶幸自己生於此時,也令人期待未來國樂的發展。

《竹青之聲》

演出|新竹市青年國樂團
時間|2023/08/11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