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9 19:30
人與環境、與時代、與命運的關聯,始終是偶戲藝術家楊輝作品中所觀照的母題。前作《牛仔褲》聚焦於階級分明的剝削經濟體下,公義失衡的景況及底層人民的困境;新作《邊界》,由楊輝協同兩位偶師洪健藏、陳佳豪一起發展、演出,轉而側寫戰爭如何戕害且影響各地諸眾。這些因局勢而生的壓制,成了迫使人類遷徙移動的力量,只不過這股力量並未推進,不在於彰顯人民奮鬥抵抗環境而最終人定勝天的堅強意念,而是個體幾乎喪失自由能動而最後隨波逐流的無奈終局。
就此著眼點來看,一方面消極不已,也因此楊輝作品中的人物總漂泊不定,但另一方面也更為務實,其強調寫照的是被嚴峻環境所吞噬的無力。兩者同樣由類紀實的角度出發,《牛仔褲》議題指涉明確而急於反映現實,使得偶的呈現過於寫實化,相較之下,《邊界》顯得離散,從碎瓦殘骸中勉強拼湊出現實,人物似失魂殘像,錯落在歷史的斷簡殘篇裡,如同此戲的戲劇顧問周伶芝在節目單所言:「這毋寧更是一齣招魂的故事,關於幾個記憶的影子、已消逝卻曾真實存在過的血肉……」。
劇情沒有主線貫穿,戰爭成為主題背景,發生於如陸界海邊、鐵籬前後、室內室外等邊界地帶。開場沒多久,武士與龍之間栩栩如生的交戰纏鬥,不僅抹上了一層神話色彩,揭示了全戲的說書本質,並表徵著人與大地、與自然、與宿命的抗衡,為全戲定下主調。爾後,戰爭片段如德軍侵法、日軍據台、國共內戰,一幕幕閃現,非線性連貫而是交錯拼接,不見全貌,如浮光掠影,所拼湊出的是一種概述的歷史印象,進而重建了屬於當下同有的時代氛圍及集體記憶,擺盪於沉浸懷舊感傷與觀照人類共性之間。相較於其他篇幅缺乏主要人物定錨的概況表述,師父解救孩童以及臺籍日本兵偷偷協助同胞等段落,在全劇淡薄的敘事力道之下,稍稍有了情感的重量。
邊界,從另一角度來看,如舞台旁緣的三層邊框,置於其中的視覺畫面就像電影鏡頭般變換焦點的深近遠淺,亦層層框出了在歷史與世界的帷幕底下,人與物的渺小和侷限。又以更廣的角度來看,如其英文劇名Lifelines所指,暗示著游離生死之間的中介狀態,而這生死概念似乎也反映在人與偶之間能動與被動的本質差異,形成了深具戲劇性的對照。當一件件的偶細膩刻劃著受軍國主義宰制的臺灣人民,倏地一隻帶有殖民軍威的真人大腳踩進了畫面,兩者形成截然對比,如此超現實景觀彷彿是歷史落入了夢境,也具象化了壓制與受制的不對等位階。
雖不若前者那樣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壓迫感,但同樣地,人偶扮演之間的位階互動,也隱約可見於師父和孩童、乩童和軍魂之間的引導、牽制關係。師父(洪健藏飾)說書、訓教,孩童聆聽、守規;乩童(楊輝飾)左右手操控著置於壇架上的國共軍隊,兩軍奮力殺戮,雲霧氤氳,渾沌一片,猶如重返史實現場,或像召喚起已然長眠的兩軍幽魂,死後又如夢初醒,相繼砍殺之後,再度死去,再度變回失魂軀殼。當師父決心將孩童們放上船,以相拯救,此刻人偶訣別目送之際,栩栩如生,人的無力與偶的被動相互掩映,偶件的靈魂重量幾乎與人相當,深刻且細膩地表現出大江大海下的顛沛流離和人性光輝。
藉由巧妙的人偶並置與互動,此戲所呈現的,不再只是以偶物再現人類戰爭場面的奇觀,而是體現了情景當下的權力關係,甚至更進一步延伸出實存與虛在的辯證。不僅完整且有系統地建構了真人與偶件的展演語彙,同時,透過賦予諸偶靈性,細細勾勒出暗藏於人偶彼此之間,冥冥中牽動宿命常規的懸絲。人帶偶,偶若人;人似傀儡,偶似魍魎。人偶一體同命。
《邊界》
演出|楊輝
時間|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