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磨十年劍,江湖舞春風《江湖四話》
12月
16
2013
江湖四話(臺灣春風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0次瀏覽
劉美芳(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十年光陰說短不長,倏忽過眼;2003年成立的臺灣春風歌劇團,歷經「辛苦不尋常」的十年,這群出身學院殿堂縱身歌仔戲的戇子弟,懷揣非坐科出身的宿命,左右著劇團的創作取向。路分兩頭,一是向傳統請益,藉由經典劇目的實習演出,豐富缺乏功底的唱做;一是拓展創意創造議題,為歌仔戲灌注天馬行空的奇譎挑戰。十年實踐,在歲末此際往顧前塵,是豪氣滿紙「十年磨劍」的凜凜風骨?還是「十年一覺」夢境乍醒,煙消火滅徒然落得薄倖之名?

年輕時路見不平,拔刀而起:熱情可以當飯吃,傻勁足以補睡眠。一旦離開校園的護蔭,少了師長的牽成,加以生活現實的推磨,當初雄心熱血依然安在否?《江湖四話》搬演的不只是李文郎、陳靖陽與鄭其書的英雄夢,恰正是臺灣春風成員浪跡戲曲江湖十年的回眸顧盼。面對劇團十年創作大戲,製作態度誠意十足:編、導、音樂、舞台設計,無一不是線上一時之選;燈光、造型、身段、舞蹈職有專司,企圖繳交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宣示臺灣春風歌劇團有邁向專業劇團的能力。

周旋於各創作領域的劉建幗以布萊希特系列,昭告戲曲編劇新星的躍升;突破制式規範的作品風格,每每在古靈精怪的慧黠中偷渡著人文關懷與社會控訴。此番為他人作嫁的江湖歷險,雖未改其創作的一貫基調,翻轉了武俠的傳統書寫,更在雜然竄入的無厘頭表象下,隱隱投射青壯自我對無法完成的夢想與錯過的情感難以抑扼的淡淡輕愁,建構輕武俠、懷舊輕悲劇的調性。只是為成就其「輕」,不免淡化了節奏與張力。

導演傅裕惠早已半個身子躋棲於歌仔戲界,與舞台設計高豪杰發想出的大小兩圓型舞台,提供戲曲虛擬美學不同的詮解。雖然受限於劇場條件,仰賴蒙面苦力手工運轉的圓盤佔據了舞台大部分的空間,阻礙流暢的運行動線,導演猶能以其現場戲劇的場面調度手法,極力降低視覺疲乏的可能。可惜本劇敘寫主軸在三位男性的大俠夢上,權位掠奪、武林爭戰事件中的女性角色,不過是生育工具或撐持男人的無聲力量,無從顯現導演處理性別議題的敏銳視角。

音樂設計周以謙是大師級的箇中高手,以成全年輕人的憐惜之情,不計勞苦撰寫主題、編創新腔,曲調運用豐富自如,配器兼容東西,還意外讓【台南哭】翻紅成演出亮點。倘執意細究,在於演員轉喉行腔沒能點染出道地的歌仔韻味,大醇小庛,不掩其華。

演員是全劇靈魂,卻是臺灣春風這群半路出道者最大的致命傷。愛戲、學戲,無怨悔的付出後,真正能成角兒又有幾人?雖然「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大俠」(第一話標題),大俠或可有不同的定義,角兒的標準卻難以動搖。先天的資材,生活的考量,無一不是難處;但平凡又何妨?「平凡的話、平凡的事,對象是特別的,就會變成特別的」(第二話標題)。記得臺灣春風劇團十年回首盼倩的姿容,時間會淡漶行踏的印記,縱使刀蝕劍斷,「淺綠」少年空留「殘緣」,抹不去的是青春曾經的執著!

《江湖四話》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3/12/07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