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磨十年劍,江湖舞春風《江湖四話》
12月
16
2013
江湖四話(臺灣春風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0次瀏覽
劉美芳(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十年光陰說短不長,倏忽過眼;2003年成立的臺灣春風歌劇團,歷經「辛苦不尋常」的十年,這群出身學院殿堂縱身歌仔戲的戇子弟,懷揣非坐科出身的宿命,左右著劇團的創作取向。路分兩頭,一是向傳統請益,藉由經典劇目的實習演出,豐富缺乏功底的唱做;一是拓展創意創造議題,為歌仔戲灌注天馬行空的奇譎挑戰。十年實踐,在歲末此際往顧前塵,是豪氣滿紙「十年磨劍」的凜凜風骨?還是「十年一覺」夢境乍醒,煙消火滅徒然落得薄倖之名?

年輕時路見不平,拔刀而起:熱情可以當飯吃,傻勁足以補睡眠。一旦離開校園的護蔭,少了師長的牽成,加以生活現實的推磨,當初雄心熱血依然安在否?《江湖四話》搬演的不只是李文郎、陳靖陽與鄭其書的英雄夢,恰正是臺灣春風成員浪跡戲曲江湖十年的回眸顧盼。面對劇團十年創作大戲,製作態度誠意十足:編、導、音樂、舞台設計,無一不是線上一時之選;燈光、造型、身段、舞蹈職有專司,企圖繳交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宣示臺灣春風歌劇團有邁向專業劇團的能力。

周旋於各創作領域的劉建幗以布萊希特系列,昭告戲曲編劇新星的躍升;突破制式規範的作品風格,每每在古靈精怪的慧黠中偷渡著人文關懷與社會控訴。此番為他人作嫁的江湖歷險,雖未改其創作的一貫基調,翻轉了武俠的傳統書寫,更在雜然竄入的無厘頭表象下,隱隱投射青壯自我對無法完成的夢想與錯過的情感難以抑扼的淡淡輕愁,建構輕武俠、懷舊輕悲劇的調性。只是為成就其「輕」,不免淡化了節奏與張力。

導演傅裕惠早已半個身子躋棲於歌仔戲界,與舞台設計高豪杰發想出的大小兩圓型舞台,提供戲曲虛擬美學不同的詮解。雖然受限於劇場條件,仰賴蒙面苦力手工運轉的圓盤佔據了舞台大部分的空間,阻礙流暢的運行動線,導演猶能以其現場戲劇的場面調度手法,極力降低視覺疲乏的可能。可惜本劇敘寫主軸在三位男性的大俠夢上,權位掠奪、武林爭戰事件中的女性角色,不過是生育工具或撐持男人的無聲力量,無從顯現導演處理性別議題的敏銳視角。

音樂設計周以謙是大師級的箇中高手,以成全年輕人的憐惜之情,不計勞苦撰寫主題、編創新腔,曲調運用豐富自如,配器兼容東西,還意外讓【台南哭】翻紅成演出亮點。倘執意細究,在於演員轉喉行腔沒能點染出道地的歌仔韻味,大醇小庛,不掩其華。

演員是全劇靈魂,卻是臺灣春風這群半路出道者最大的致命傷。愛戲、學戲,無怨悔的付出後,真正能成角兒又有幾人?雖然「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大俠」(第一話標題),大俠或可有不同的定義,角兒的標準卻難以動搖。先天的資材,生活的考量,無一不是難處;但平凡又何妨?「平凡的話、平凡的事,對象是特別的,就會變成特別的」(第二話標題)。記得臺灣春風劇團十年回首盼倩的姿容,時間會淡漶行踏的印記,縱使刀蝕劍斷,「淺綠」少年空留「殘緣」,抹不去的是青春曾經的執著!

《江湖四話》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3/12/07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