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性器《油壓振動器》
9月
12
2019
油壓振動器 首爾演出劇照(臺北藝術節提供/©Gajin Kim)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39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油壓振動器》(Oil Pressure Vibrator,2008),是南韓藝術家鄭錦衡(Geumhyung Jeong)的經典作之一。她以自述的口吻,訴說一段性探索的奇特經歷。在其中,女性身體認同被重新整理,性關係脫離傳統邏輯,性行為被賦予詩意的造型,就像詩人洛特阿蒙(Comte de Lautréamont)詩句裡「解剖台上縫紉機和雨傘的相遇」,所謂美妙,來自於超乎意料的聯繫。

作品的出發點與意圖十分堅定直接,或許多少也帶有一些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色彩,斷絕與男人產生有關性的連結。鄭錦衡說她想成為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獨自完成性交的可能,讓性得以自主,達到真正的性解放。舞台的螢幕上,播放著她的階段性呈現。畫面裡,被一大張藍布覆蓋的女性身體,曲線修長,微微轉身擺動,兩腿之間至腰際,緩緩浮現出一只帆船模型,隨著身體的扭動,猶如船兒於海面航行。即使構圖從表面看來就像動態風景的模擬;肢體動作與布料、物件之間的緊貼、摩擦、晃動等感官觸覺,更挑起生理快感的遐想,也不難揣測徜徉其間的女體可能自主形成的歡愉。

無論「透過道具使身體獲得快感」這件事本身,在這裡,是所謂「戀物情結」對陽具替代物的沈迷、或是對男性身體的物化、還是批判「陽具欽羨」進而強調女性性器的「自我愛撫」前提等論點,鄭錦衡嘗試美學化她的性實踐,不遺餘力。倒不是去創造奇觀式的技巧或情境,而是將情色想像轉化為生活創意。藉由改裝日常用品,她讓自己分離再合體,塑造生於自己的性伴侶,同時也是另一個自己。比如說運用人形,或是將假人男子頭部穿戴於自己身上的某處,並與之觸撫互動。或是將男子人形頭部裝在吸塵器的接頭上,再經由機器本身的運作,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刺激。

這些進階式的嘗試,幾乎可說是具有美勞風格和童趣,即使內容可能兒童不宜。鄭錦衡與其所自創的性伴侶之間的互動,固然不是一種專利,卻進行得十分徹底。到底,性自主的追求是樁嚴謹的事業。她描述自己經歷的種種改良與反省,也曾自白「犯規」與男人性交,只是沒有感覺。直到有天,她遇見堆土機,立即視之為「完美的存在」,因它藉油壓發動的液體驅力,以及名為Breaker的尖刺末端得以造成的支離破碎恍惚感,是種朝向死亡的高潮,性的最高境地。從此她展開計畫,讓自己擁有駕馭它的能力,通過身體感受,與之成為一體。於是,故事在她終於取得推土機執照,並在海邊操作尖銳怪手,穿刺摧毀一具躺臥的女體沙雕之後劇終,猶如達成一場性幻想中的完美殉情。

這一整串情節敘述,形成作品的表現形式,即如同一場產品簡報說明。舞台正後方有螢幕,場上一側有張桌,桌上放著筆電。鄭錦衡身穿黑衣,面對觀眾坐在桌前。舞台中央,置放有一頂工地帽與一台玩具堆土機。她以一股沉靜慎重的口吻講述,並搭配隨手滑鍵開啟的短篇影像大約三十則;也曾起身走向場中,戴上工地帽,躺臥於舞台上,將推土機的怪手置於兩腿間,猶如示範一種情趣用品。自始至終,態度嚴肅莊重,動作不急不徐,謝幕時恭敬鞠躬,沒有情緒起伏的表現。既似冷面幽默,又像是過於專注的傻勁。演出策略與呈現手法的單純平實中,彷彿有股「為什麼不行」的坦然、無畏與勇氣;她與生活物件及推土機碰撞出的火花,傳達一段不可預計的女性自我感受,充滿創意,如此自由,如此恣意。

《油壓振動器》

演出|鄭錦衡(Geumhyung Jeong)
時間|2019/09/07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鄭錦衡在《油壓振動器》裡做的不是打破性別二元對立,她承認自己的性滿足來自陽具,但關於「陽具」的定義,可以是多變、跳躍的,鄭錦衡以冷幽默語氣,越過女性主義對於性別二元論爭論不休的戰場,另闢自己的性別/性疆土,即是對於「賽博格」(Cyborg)的想像。(程皖瑄)
10月
03
2019
此次台北藝術節的策展主題為「我們(沒)有認同」,無獨有偶地,在許多受邀的節目中,都探討著社會與自我、權力與認同的主題。以《束縛》(Bunny)和《油壓振動器》(Oil Pressure Vibrator)兩段演出為例,看似呈現不同內容,呼應著類似的主題,並皆以身體作為工具。(吳政翰)
9月
27
2019
挖土機這樣的模擬人手的機具,具有修長的手臂與靈巧的油壓關節,在鄭錦衡眼中它巨大而美麗,並喚起她最大的慾望。然而鄭錦衡的身體結合了工具物件後,還能算是鄭錦衡自身嗎?這是自慰的究極定義嗎?透過客體化的自我來欲望自己、滿足自己嗎?(陳盈帆)
9月
12
2019
簡單歸納財劃法的修法效果,即2026 年起,國家會將更多的總稅收分給地方政府,使中央政府可支配的稅收將縮減,地方政府分得的財源則相對增加。但國家總體資源沒有增加,理想上地方政府則必須承擔更多公共政策的責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要商討,隨著財劃法改動,中央有什麼公共任務必須移交由地方政府執行。而主計總處也指出,在中央政府不另闢財源的前提下,各部會預算將平均刪減 28%,以因應中央政府減少的收入。
9月
05
2025
補助的初衷,是要為文化公共價值撐出空間。但當它成了唯一的航道,便失去了讓創作自由航行的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另一種制度想像──一種願意長期共擔風險的補助機制、一種能讓藝術在市場之外存活的社會支持系統。
8月
29
2025
《紅妝舞韻》巧妙地透過「一人分飾多角」的「遊戲副本」框架,將歷代女性身體從規範、過渡到解放的歷程,以「緋」字串聯成華美且詩化的系列意象,藉由跨媒介、跨舞臺形式的實驗,讓觀眾在參與與遊戲感之中,以歷史與身體的感受,在水袖的柔韌、旗袍的曲線、國標舞的伸展之間,體驗歷史流動的女性姿態。
8月
27
2025
有別於ESG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在環境面引用各種檢測數值簡明易瞭的作為溝通渠道,文化藝術對外溝通時,需強調藝術以人為本的精神,著墨其所衍伸的價值和影響力,透過工具方法適度引導,讓參與者將藝文體驗當下的愉悅感、情感刺激或非自主性生理反應,體驗後的印象、反思和啟發等感受,以文字、圖像、聲音或肢體表達方式留下紀錄,刻畫記憶,創造共同回憶。從個人內在經驗的美感、幸福感和滿足感,轉化為企業理念認同、價值傳達、社群共識凝聚,進而促進公民參與、豐富社群生活和社會共榮,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8月
22
2025
透過聲響裝置、戲曲程式與手語語法的交織,《語言邊界》並未試圖修補語言的缺口,反而在斷裂處生成新的轉譯路徑,讓觀眾不再依賴「看懂什麼」的思維,而是進入「感受如何」的空間。
8月
13
2025
於是,回到何以辨識一項行動或作品是打造還是拆解文化體制之敘事的問題,或許其中一個核心區辨在於:如何安置那些被遺忘的?又如何記得?
5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