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自傳式的賽博格狂想《油壓振動器》
10月
03
2019
油壓振動器 首爾演出劇照(臺北藝術節提供/©Gajin Kim)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9次瀏覽

程皖瑄(專案評論人)


看戲的當下立刻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小說《歐蘭朵》(Orlando),主人翁歐蘭朵在三十歲時因故沈睡七天,甦醒後由男變女,活了四百年。就算吳爾芙本人並不大張旗鼓聲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這部探討性別形象流動的「偽傳記」,已成為女性主義不朽經典。本屆臺北藝術節由韓國藝術家鄭錦衡帶來《油壓振動器》,亦使用虛實交錯的語境,創造主角「我」──二十七歲時因為無法與異性伴侶間的性交獲得性滿足,決定靠著「自我修煉」,分化出雄性性器,以雌雄同體之姿進行自我交配,但「我」分化另一個性別之後,卻發現自己困在二元刻板的模式(雄性的新自我總是主動引領陰性的原始自我),轉而將性傾向投射在無機物(機具)上,情慾的流動自此超越性別。想像力的全面解放,「我」最終與挖土機合而為一,完成「死亡般的高潮」(重生的暗喻)。

鄭錦衡以極簡甚至簡陋的多媒體講述「我」在二十七歲時長出雄性性器、遇見伴侶(口風琴、吸塵器等)、命定的挖土機、考取挖土機證照的超現實過程,儼然是一部「偽自傳」。鄭錦衡偽造一個超越現實的人物歷史,我們的確看著他去考駕照,最後證照上顯示的身份的確是鄭錦衡,但此「鄭錦衡」不是真正的鄭錦衡,而是藝術家分化出的一個「新自我」的超文本。鄭錦衡自在從容地剪貼、引用自我,在玩弄虛幻與現實間展現義無反顧的自信與坦然。

關於鄭錦衡提到的「雌雄同體」為hermaphrodite,指的是同時俱有雌雄兩種性徵的生物,而不是Androgyny,較偏指的是一個人同時擁有「男性化」和「女性化」兩性性格的現象,屬於心理以及社會定義。鄭錦衡在《油壓振動器》裡做的不是打破性別二元對立,她承認自己的性滿足來自陽具,但關於「陽具」的定義,可以是多變、跳躍的,鄭錦衡以冷幽默語氣,越過女性主義對於性別二元論爭論不休的戰場,另闢自己的性別/性疆土,即是對於「賽博格」(Cyborg)的想像。【1】賽博格女性主義是當代女性主義的新出路,跳脫生物性的性別差異本質,來到生化人(機械式有機物)遊走於兩性、超越兩性的想像。

猶如《Eva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人類坐上大型機械戰鬥,企圖達到人類「補完」計劃;而鄭錦衡駕駛挖土機意圖「補完」自身的性慾,達到「死亡」境界,企圖獲得自我的重生。但過去影視動漫中的賽博格女性形象,總是出現性感形象,例如《第五元素》的麗露、《攻殼特工隊》的草薙素子,完美無瑕的五官以及身材比例,活脫脫來自父權語境下的性別刻板;而在鄭錦衡看似冷調、實則張牙舞爪的異想世界中,她的賽博格有了新的面貌,凡舉生活中的吸塵器、口風琴、甚至是大型機具,都能詮釋另一種「性感」定義。鄭錦衡靈活且富張力的肢體與物件互動,既怪誕又莞爾。其中,她改裝一個模特兒,將其後腦勺接到口風琴的吹管,自己做出與偶接吻的姿勢,將氣息吹入樂器,同時右手彈奏,藉此達到兩性共生的性滿足,其創意令筆者嘖嘖稱奇。性交的當下可能是滑稽、不協調、震耳欲聾,鄭錦衡不斷翻轉我們對情慾的想像,最後投影幕上播著她駕駛挖土機,走向象徵沙雕的另一個自己,探測、剷土、夷平,這短短兩三分鐘,壯烈的令人屏息。

鄭錦衡過去幾年在美術館做過機械展,並留下部分表演影像,經過重新剪裁,集結成一篇超文本式的(偽)自傳,並故意使用畫素簡陋的影片、kuso式的照片、拙劣的網路Youtuber美勞DIY影像記錄,搭配簡單甚至是單調的報告式表演(Report Performance),凸顯無邊無際、荒誕不經的想像力,最後當表演結束後,鄭錦榮並沒有下台,反而繼續留在場上,坐在電腦桌前冷靜地觀察著每個離場的觀眾,表演與現實的界限再次變得模糊。我想,只要藝術家還在思考、觀察,表演/創作就不會結束。她也許還在思索、編纂下一步更狂野不羈的創作吧!


註釋

1、賽博格:音譯, Cyborg一詞最早由Donna Haraway提出,用來指稱電腦模控的有機體,亦即,Cyborg是機械與有機體的混雜物,一種模糊了機械/有機生物、人/獸、男/女之間原本涇渭分明的雜交狀態,正因為Cyborg模糊了定義的界線,遊走於二元之間,因而從中獲得了「不被定義」、「拒絕被定義」的力量。(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pLp22)。

《油壓振動器》

演出|鄭錦衡(Geumhyung Jeong)
時間|2019/09/0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台北藝術節的策展主題為「我們(沒)有認同」,無獨有偶地,在許多受邀的節目中,都探討著社會與自我、權力與認同的主題。以《束縛》(Bunny)和《油壓振動器》(Oil Pressure Vibrator)兩段演出為例,看似呈現不同內容,呼應著類似的主題,並皆以身體作為工具。(吳政翰)
9月
27
2019
演出策略與呈現手法的單純平實中,彷彿有股「為什麼不行」的坦然、無畏與勇氣;她與生活物件及推土機碰撞出的火花,傳達一段不可預計的女性自我感受,充滿創意,如此自由,如此恣意。(謝淳清)
9月
12
2019
挖土機這樣的模擬人手的機具,具有修長的手臂與靈巧的油壓關節,在鄭錦衡眼中它巨大而美麗,並喚起她最大的慾望。然而鄭錦衡的身體結合了工具物件後,還能算是鄭錦衡自身嗎?這是自慰的究極定義嗎?透過客體化的自我來欲望自己、滿足自己嗎?(陳盈帆)
9月
12
2019
簡單歸納財劃法的修法效果,即2026 年起,國家會將更多的總稅收分給地方政府,使中央政府可支配的稅收將縮減,地方政府分得的財源則相對增加。但國家總體資源沒有增加,理想上地方政府則必須承擔更多公共政策的責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要商討,隨著財劃法改動,中央有什麼公共任務必須移交由地方政府執行。而主計總處也指出,在中央政府不另闢財源的前提下,各部會預算將平均刪減 28%,以因應中央政府減少的收入。
9月
05
2025
補助的初衷,是要為文化公共價值撐出空間。但當它成了唯一的航道,便失去了讓創作自由航行的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另一種制度想像──一種願意長期共擔風險的補助機制、一種能讓藝術在市場之外存活的社會支持系統。
8月
29
2025
《紅妝舞韻》巧妙地透過「一人分飾多角」的「遊戲副本」框架,將歷代女性身體從規範、過渡到解放的歷程,以「緋」字串聯成華美且詩化的系列意象,藉由跨媒介、跨舞臺形式的實驗,讓觀眾在參與與遊戲感之中,以歷史與身體的感受,在水袖的柔韌、旗袍的曲線、國標舞的伸展之間,體驗歷史流動的女性姿態。
8月
27
2025
有別於ESG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在環境面引用各種檢測數值簡明易瞭的作為溝通渠道,文化藝術對外溝通時,需強調藝術以人為本的精神,著墨其所衍伸的價值和影響力,透過工具方法適度引導,讓參與者將藝文體驗當下的愉悅感、情感刺激或非自主性生理反應,體驗後的印象、反思和啟發等感受,以文字、圖像、聲音或肢體表達方式留下紀錄,刻畫記憶,創造共同回憶。從個人內在經驗的美感、幸福感和滿足感,轉化為企業理念認同、價值傳達、社群共識凝聚,進而促進公民參與、豐富社群生活和社會共榮,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8月
22
2025
透過聲響裝置、戲曲程式與手語語法的交織,《語言邊界》並未試圖修補語言的缺口,反而在斷裂處生成新的轉譯路徑,讓觀眾不再依賴「看懂什麼」的思維,而是進入「感受如何」的空間。
8月
13
2025
於是,回到何以辨識一項行動或作品是打造還是拆解文化體制之敘事的問題,或許其中一個核心區辨在於:如何安置那些被遺忘的?又如何記得?
5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