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於空間《乘法》、《12》、《秋水》
10月
29
2019
秋水(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劉振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5次瀏覽

陳盈帆(特約評論人)


《乘法》

舞台是白地板黑翼幕的單面台,范懷之設計的服裝在此舞台上驚人地美。白、黑與黃的漸層色階、略高的腰線與不對稱的褲擺,將舞者的身體切為軀幹與下盤兩份區塊,而下身帶有硬度的垂墜則恰到好處地強調了所有抬腿的弧線。燈光設計李婉玲不時與服裝及身體對話,螢光黃的側燈將服裝染色,或熾白的頂燈鋒利了舞者的身體與陰影。舞作中肩肘腕、頸脊腰、胯膝踝的圓行運作時常不畫滿一圈,在一個圓的結束前,畫圓的部位往往已經轉移,形成身體部位接續螺旋的流動,彷彿是無限大的符號。而舞作結構,也從一:八開始,展示二:七、三:六、五:四、九為整體的結構趣味。


乘法(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劉振祥)


《12》

舞台規範出一個長方形白色舞蹈地板空間,略小於國家劇院的十六米寬開口,無翼幕單面台,像是個巨大的黑盒子。三十分鐘的十二個段落都是獨舞,而台上除了一個舞者外,什麼都去除了。身著石灰色長袖與哈倫褲(harem pants),僅露出與手足,舞者們不僅服裝每位都同款式,全員的頭髮還修短了,否則他們無法勝任這項幾乎不離地起身又無處遁形的任務。

獨舞是編舞的最開始。陶冶在《12》重新開始了十二次。每一位舞者入場時,都從長方形的其中一個角落出發,低身,彎下左膝,跪下右膝,雙手或許觸地,或許還沒觸地便開始貼著地面不斷畫圓。最後,抵達對邊的角落,自蹲姿起身,離去。陶身体劇場每個單獨的動作組合都是圓,而每個圓周都完整畫完三百六十度,這便是獨特於其他舞團動作語彙的地方。每段兩分鐘的獨舞,主速率不一,就快的段落來說,二十六秒就可能畫出十六個圓。【1】頭、脊椎、骨盆、四肢,每一處的畫圓,對一般人是難以跟上的,對雲門舞者來說或許不難上手,但若想掌握,相對陶身体舞者而言,他們較少使用大腿外側的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以及骨盆的臀中肌(gluteus medius)可能還是會特別痠痛,然而,若想發揮至淋漓盡致,難怪需要圓周動作的編舞家陶冶親自一對一傳授,才能完成如「一筆畫」般,從入場到出場都不斷裂的線性,這條線需要舞者絕對的專注才能外顯並牽引身體每一個部位的動作。


12 (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勝坤)


《秋水》

秋葉漂浮在上舞台巨幅投影幕的淺水中,黑地板的舞台上,五位著水色無袖服裝的女性舞者,以緩和節制的速率演出。在二十分鐘的《秋水》中我們可以見到林懷民著名的雙人表現。身體相離,氣息卻緊緊相依的雙人舞。有時,是利用空間序位的對稱性與可辨識的符號動作,將局部舞句同步在畫面上,例如兩位舞者有著相同的手肘曲折角度與手勢,往同一個方向運動,但一人跨站挺立,另一人卻跪坐在地。有時,是將雙人動作本該貼身接觸的「面」拉開,將這個面拉遠至兩者無法觸及彼此的距離,然而,舞者之間卻形塑了雙人動作原本的作用力,使這個面化為「體」。此時,動作不僅造成「氣」在舞者的體內收放,彷彿也推動另一股「氣」在這個創造出來的體中流轉。

舞蹈,可以是無數種身體與空間的探索,而空間是間隔,是身體外部、身體與物體之間的間距【2】,如何穿越間距,可以說是本次三位編舞家的共同命題,這或許在《12》特別顯著,因為間距的路徑特別長,但《乘法》的間距雖花俏,《秋水》的間距雖微觀,卻都是透過動作建立間距、又再穿越間距的嘗試。同樣是探討間距與圓,觀眾能從兩個舞團的舞蹈身體察覺不同的運行,而同樣是雲門舞集,也能從不同世代的編舞視角,察覺不同的身體美學表達。本次「三合一」演出,以觀賞的大腦飽和度而言,原始安排《秋水》、《12》、《乘法》可能是比較容易消化的順序,但許多觀眾們期待著林懷民老師的最終策畫之作,於是,台北場的演出順序更動為先《乘法》後《12》,以《秋水》作結。多年來,那麼多靜靜地到來又靜靜地離去的雲門觀眾們,將長嘆的盛情化作掌聲填滿國家劇院,久久不能散去。


註釋

1、以2019/10/16彩排記者會段落為例

2、郭亮廷譯(2014)),《疊韻-讓邊界消失,一場哲學家與舞蹈家的思辨之旅》。台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ancy, Jean-Luc. Monnier, Mathilde. 2005)

《乘法》、《12》、《秋水》

演出|雲門舞集、陶身体劇場
時間|2019/10/18 14:45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