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作場,正港佳作《守歲》
11月
15
2011
守歲(臺灣戲劇表演家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5次瀏覽
謝筱玫

重複,是臺灣藝術表演家《守歲》的基調。

開場爆竹聲中,外婆買年菜回家了,燈暗復明,一樣的情景又重複了一次,只是東西多出了一份,點出這是一齣關於失憶的戲。

因為外婆失智症時好時壞,媽媽與女兒/孫女萍萍又想討外婆歡心而配合演出,於是一頓年夜飯吃了又吃。三代女性圍爐守歲,她們生命中共同的男人(外公、爸爸)卻都缺席,然而這些不負責任的男人,藉由其衣物以及外婆錯亂的記憶被召喚,這一家子的過去,也就逐漸開展在初次造訪的客人(萍萍的男友Peter)與觀眾面前。

重複中又有不同,就像記憶的重疊、凌亂、似曾相識又不真切。一樣的年菜吉祥話,第一次出現是祖孫三代在客人面前說,一副其樂融融的理想家庭樣貌;再一次出現是母女倆吵嘴賭氣各自關在房間,外婆一人在飯桌,因忘記吃過又說了一遍,這回就有點強顏歡笑,也暗示外婆有些年是一個人孤單地過節的。

漏水的屋頂象徵家庭即將崩解的危機,當然劇末沿襲劇團一貫的溫情路線,Peter爬上屋頂修補,代表母女三代心結化解、更加體諒彼此。劇情還是有幾處刻意鋪梗,例如一開始在門前徘徊的口罩怪客,很容易就令人聯想到是外婆常叨念的、二十年前偷錢離家出走的兒子。而外婆錯認Peter數次,就是認不出在旁邊默默修電視的兒子,果然是要留待最後讓母子相認營造最後高潮的。

儘管如此,《守歲》是臺灣藝術表演家較成熟的作品,至今巡演了三百多場次。它沒有劇團2009年《師父》場面調度上的混亂,也沒有2010年《頻率》過多的巧合與斧鑿痕跡明顯的劇情鋪排。最感人的是謝幕的方式:外婆獨自面向觀眾,試著說出紅燒肉的食譜(劇中一直希望有人可以幫她抄下來的),但每一次掙扎出口的努力,是更多的挫折,字句支離破碎,在聚光燈下表情越來越絕望恐懼。就在此時,晚輩的聲音響起,一字一句,替她接續未竟的話語:「紅燒肉,豬肉一斤,糖三匙……」,幾個晚輩一一出現,外婆如蒙救兵──只要身邊有愛的力量,適時幫忙把回憶拼湊起來,年老失憶似乎就不那麼可怕。主要演員的口條很清晰,飾演外婆的李夢純演技尤佳,消解了年輕演員扮老常會出現的尷尬。

臺灣藝術表演家成立十一年,可以說是高雄最活躍的表演團體。去年開始承辦第一屆高雄正港小劇展的活動,也展現了辦活動的潛力。相較於去年,今年觀眾人數有顯著成長,邀請來的表演團隊也拓展到對岸的上海與香港,內容更加多元。在港口倉庫改建的駁二特區演出,與地景結合,周遭有船隻泊港、單車悠遊舊鐵道、裝置藝術、動漫展,展現海洋都市特色。期待高雄類似的表演活動越來越多,豐富活絡南臺灣的藝文環境。

《守歲》

演出|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
時間|2011/11/13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