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作場,正港佳作《守歲》
11月
15
2011
守歲(臺灣戲劇表演家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1次瀏覽
謝筱玫

重複,是臺灣藝術表演家《守歲》的基調。

開場爆竹聲中,外婆買年菜回家了,燈暗復明,一樣的情景又重複了一次,只是東西多出了一份,點出這是一齣關於失憶的戲。

因為外婆失智症時好時壞,媽媽與女兒/孫女萍萍又想討外婆歡心而配合演出,於是一頓年夜飯吃了又吃。三代女性圍爐守歲,她們生命中共同的男人(外公、爸爸)卻都缺席,然而這些不負責任的男人,藉由其衣物以及外婆錯亂的記憶被召喚,這一家子的過去,也就逐漸開展在初次造訪的客人(萍萍的男友Peter)與觀眾面前。

重複中又有不同,就像記憶的重疊、凌亂、似曾相識又不真切。一樣的年菜吉祥話,第一次出現是祖孫三代在客人面前說,一副其樂融融的理想家庭樣貌;再一次出現是母女倆吵嘴賭氣各自關在房間,外婆一人在飯桌,因忘記吃過又說了一遍,這回就有點強顏歡笑,也暗示外婆有些年是一個人孤單地過節的。

漏水的屋頂象徵家庭即將崩解的危機,當然劇末沿襲劇團一貫的溫情路線,Peter爬上屋頂修補,代表母女三代心結化解、更加體諒彼此。劇情還是有幾處刻意鋪梗,例如一開始在門前徘徊的口罩怪客,很容易就令人聯想到是外婆常叨念的、二十年前偷錢離家出走的兒子。而外婆錯認Peter數次,就是認不出在旁邊默默修電視的兒子,果然是要留待最後讓母子相認營造最後高潮的。

儘管如此,《守歲》是臺灣藝術表演家較成熟的作品,至今巡演了三百多場次。它沒有劇團2009年《師父》場面調度上的混亂,也沒有2010年《頻率》過多的巧合與斧鑿痕跡明顯的劇情鋪排。最感人的是謝幕的方式:外婆獨自面向觀眾,試著說出紅燒肉的食譜(劇中一直希望有人可以幫她抄下來的),但每一次掙扎出口的努力,是更多的挫折,字句支離破碎,在聚光燈下表情越來越絕望恐懼。就在此時,晚輩的聲音響起,一字一句,替她接續未竟的話語:「紅燒肉,豬肉一斤,糖三匙……」,幾個晚輩一一出現,外婆如蒙救兵──只要身邊有愛的力量,適時幫忙把回憶拼湊起來,年老失憶似乎就不那麼可怕。主要演員的口條很清晰,飾演外婆的李夢純演技尤佳,消解了年輕演員扮老常會出現的尷尬。

臺灣藝術表演家成立十一年,可以說是高雄最活躍的表演團體。去年開始承辦第一屆高雄正港小劇展的活動,也展現了辦活動的潛力。相較於去年,今年觀眾人數有顯著成長,邀請來的表演團隊也拓展到對岸的上海與香港,內容更加多元。在港口倉庫改建的駁二特區演出,與地景結合,周遭有船隻泊港、單車悠遊舊鐵道、裝置藝術、動漫展,展現海洋都市特色。期待高雄類似的表演活動越來越多,豐富活絡南臺灣的藝文環境。

《守歲》

演出|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
時間|2011/11/13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假如不深入戲曲,而把焦點放在「如何跟沒經歷過當年的觀眾談一段歷史」,千禧世代演員詮釋九〇年代小劇場的嘗試,反而成了隔代迴響的亮點……
9月
24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
一小時上下的泰國廣播電台擷取引出了討論「媒體會如何形塑國族認同?」媒體甚至含括戲劇,劇中我們像在凝視整個泰國社會,然而追根究柢我們還是在觀看導演和編劇提供的虛構的真實,這樣的思考上的錯落感好像帶出一種後設的態度又或來回辯證的關係,令人不由驚喜 。
9月
18
2024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