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在地的距離感《迷宮魔獸》
11月
07
2016
迷宮魔獸(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9次瀏覽
陳元棠(專案評論人)

「社區歌劇」的目標,在於開放舞台,讓表演藝術與在地生活互相融合,也有著藝術教育的功能。《迷宮魔獸》製作與企劃的規模宏大,由黎煥雄導演,法蘭切斯可.柯爾悌 (Francesco Corti)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NTSO) 演奏,並有聲樂家孔孝誠、鄭海芸、姚盈任、陳彥斌等人東大附小合唱團、興大附中合唱團、愛唱歌手合唱團,是個集結台中在地團隊與台灣表演人才共同演出之「社區歌劇」作品。可見台中國家歌劇院盼和台中「接地氣」,將這建築物成為四方往來交會,且紮實的生根於此。

演出一開始即破題,高舉一人英雄,藉故事尋回「主體性」的命題,雖是根據希臘神話改寫而成的歌劇作品,然透過編排與舞台畫面呈現,尤其是海的意象,強權的威脅等等確實可以聯想並對應到台灣社會現狀。此製作中,以台灣現代風格演繹造成的衝突,從語言的選擇,服裝等等成了本劇獨特美感,其中文化在地性被反覆提及,但是徒具表層,內裡並不清晰。

故事中期盼帶出「由超凡到平凡」【1】,不但是故事中奪回主體(自我)的平凡人之超凡冒險,也是呼應舞台上來自各團體的各角色族群,族群們在台上形成團塊,觀賞中充滿了「距離」感,是舞台上演出者—專業聲樂家與社區校園合唱團的演唱對比距離,是「老大人」【2】與「青少年」、國語與台語的世代距離,也是意象營造與戲劇張力的距離。

首先,在語言的選擇上,一群「老大人」在台上以台語唱出無助心境,向天祈求,而他們的下一代則以國語演唱,訴說他們即將被送入迷宮的恐懼,其餘角色也均以國語演唱,顯得這群「老大人」特別孤立。黎煥雄在陳述【3】創作過程中,提到選擇台語演唱的原因,是將台灣風格帶入,以及將長輩的熟悉身影與姿態帶上台的動機,但在演出中,這群受壓迫的「老大人」因語言使用不同,被生硬分類,甚且看來是過時的一群人,與青少年群之間有種世代斷裂之感。台語與國語在舞台上形成不可破也不清楚脈絡的團塊,如同族群以分組方式演出,集體團塊狀在主要角色之間移動,「老大人組」,「青少年組」與「兒童組」壁壘分明,雖各自合唱在敘事間的功能明顯不同,但彼此幾乎無交會,而在場面調度上顯得僵持。

舞台畫面的元素組成有如多頭馬車的行進,構成與配合間各自表述而將整體力量分散開來。本劇服裝強調現實感與符號象徵,角色們各自設計得好看亮眼,「兒童組」雖是穿著制服擔任歌隊,服裝彩度仍高,但是擔任前去迷宮的角色之「青少年組」,身穿白灰的制服,舞台上看來分外的失去血色與活力,當然他們呈現了台灣青少年的現狀與本相,不過這些象徵對於演出來說是否太多而過於沈重?另外,為何英雄提修斯要帶著工地帽?他的造型使我想起保力達B廣告中的台灣勞工模樣,但對於故事,這些外型挪用似乎在劇情推進間的呼應,是懸空的。

再者,黎煥雄擅長的詩意畫面營造,在壞君王米諾斯撐傘默默緩步時略可看出,但於角色塑造卻覺突兀,尤其在這樣澎湃的故事情節中,像個局外人一般疏離,似乎在戲劇張力與詩意的經營間,互相抵消而模糊,接著像兩條平行線各自向前去。舞台畫面中可見隱喻處處,細緻而豐密,而迷宮之於國家,之於人性的黑暗之心象徵,一再於人物行動中,外顯向內探尋而逐漸發覺的過程,直到青少年們與提修斯遇到設計迷宮卻被困在迷宮的Daedalus,更加具象了人心咎由自取,在內心迷路進而與象徵自我的魔獸抗爭。舞台上紅白繩索的動態與象徵,雖有著自縛與縛人之意,卻覺表現力瘦弱單薄,在大舞台與眾人海中,幾乎是被淹沒的。

對於提修斯英雄形象,投影出類似日系(如鋼彈)造型的機器人,對比有著牛角的魔獸投影,似有與動漫電玩形象的呼應。此機器人象徵:英雄不死,堅硬剛強所向無敵,是超越人類的,於是將英雄提修斯的形象更推至科技未來,然提修斯本身的造型已有隱喻,投影的迷失在於多重寓意無助於整體,而魔獸更是只活在投影裡,於兩者戰鬥重頭戲時以投影動畫表現,敘述交由青少年組合唱,然在戲劇高潮之處拉不出更激昂的張力,於是此段落一閃而逝。

對於字幕我也疑惑,是要貼近現代或是輕忽?青少年唱詞中的「蛤?」這個字,是發語詞還是蛤蜊?似乎有些隨意了,而所有角色都以中文譯名顯示,怎麼只有迷宮設計者代達羅斯(Daedalus)直接以Daedalus寫出來,這些小細節微微擾動著。

這齣歌劇體現了現代社會的簡約美感與功能主張,古典神話與我們距離遙遠,但時代變遷,人性依舊追求崇高,歌頌勇敢,超越,與為他人犧牲的精神。《迷宮魔獸》將時空解開,意圖融合古今,雖各組人馬界線分明,但最後隊形終於融合一起,依然有著感人的力量,可惜在意象經營上,試圖埋入更深沈的線索,呈現緩緩流洩的詩意,但是在激越的劇情間似被阻斷了,反明顯了隔閡以及差異,終究無法順暢相合。

註釋

1.出自台中國家歌劇院臉書介紹文字。

2.為連結此劇設定,「老大人」請以台語發音。

3.「導演黎煥雄談《迷宮魔獸》」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lrM-JvzAY。

《迷宮魔獸》

演出|黎煥雄導演,法蘭切斯可.柯爾悌 (Francesco Corti)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NTSO)
時間|2016/10/28 19: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究竟要融入那些台灣本地色彩,或者要如何突顯台灣現今的社會問題?方言、拜拜等生活語彙的加入,只是些表面的意象,未能體會與現今台灣社會或是文化的連結。(武文堯)
11月
04
2016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