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賞味中西合璧《金蝶琴緣》
7月
03
2018
金蝶琴緣(普羅藝術家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4次瀏覽
陳彥儒(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普羅藝術家樂團成立多年,在音樂總監廖嘉弘的帶領下,一直穩健、持續不斷耕耘台灣音樂環境。除了在團名上揭示了樂團的理想(Pro Arte/為了藝術),也有對於其創團理想(對古典音樂「傳統」的堅持)的實際作為。在音樂總監暨指揮廖嘉弘的堅持與努力下,購入了Schnellar(維也納式)定音鼓,使樂團除了在音樂想法外,有直接對於「古典」聲響的追求和實踐,並將這樣難得一見的樂器與聲響帶給國內樂迷。

本次音樂會帶來的曲目,上半場是由指揮廖嘉弘以身兼小提琴獨奏的形式,帶領樂團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則是帶來一連串由小約翰史特勞斯──這位被稱作圓舞曲之王的作曲家的作品。由於媒體與網路發達,國內愛樂者對於維也納愛樂樂團帶來的一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並不陌生,若筆者記憶無誤,本次這場音樂會應該才是國內第一次有Schnella定音鼓,並在打擊樂器上考究的圓舞曲曲目安排。撇除調音系統與鼓身(bowl shape)差異,光是使用自然皮(natural skin)便足以與使用人造鼓皮的樂器有音色與表現差,而這樣的差異不前來現場聆聽,實在很難單純透過錄音感受。

上半場其實是相當考驗樂團與身兼小提琴獨奏的指揮的。首先,《梁祝》改自越劇,雖然經過編寫,卻仍保留了原本越劇中的唱腔、意境與傳統戲曲樂器的演奏技巧;或者〈抗婚〉一段,為了保留原本戲曲中的劇情張力與語言/唱腔韻味,作品給予獨奏部分相當的自由度,相對的更要求樂團需要在節奏與音樂情緒上緊咬獨奏。這些難處在普羅藝術家樂團音樂家們的協作下克服了。許多細節也能看出樂團在音樂上的堅持與對作品呈現的追求,如描述〈抗婚〉的第二部分,忠實的使用了檀板與梆子。長亭惜別轉入抗婚前的留白也讓人有短暫的時間可以仔細回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離別和不捨,也更顯出祝英台抵抗家中安排婚事的張力,令人回味再三。

回到指揮身分的廖嘉弘帶領樂團,以維也納風格/韻律,演繹了《春之聲圓舞曲》作為下半場開場,雖然略感生硬但還是令人相當驚喜,印象深刻。指揮身兼音樂會主持人並如烹小鮮一般的領著樂團,或以面部表情和樂團與聽眾互動,詼諧而有趣,深入淺出的帶領聽眾們品嘗了音樂中的文化與生活,或作曲家如何藉由作品來表達自己對於社會時事的不滿與思考。而在編制上,除了Schnellar定音鼓,安排小鼓坐在定音鼓前、改以較小尺寸的鈸演奏圓舞曲和無立架支撐的大鼓甚至使用轉閥小號,皆予人一種來到維也納金色大廳聆聽新年音樂會的既視感──除了沒有拉黛斯基進行曲作為安可(畢竟不是新年)、使用維也納號,以及把低音提琴放到樂團最後方。

整體而言,本次普羅藝術家樂團帶來的製作兼具熱鬧與門道,既帶給聽眾一場愉快的音樂饗宴,也反應了普羅藝術家樂團在指揮廖嘉弘的帶領下持續的在藝術上的追求,以及對音樂的見解。但還是有些許處令筆者覺得可惜。比如,在樂器與編制上的安排,筆者認為或許應在音樂會以外的場合透過不同的媒體平台輔以推廣,才能更顯普羅藝術家樂團的努力與價值。同時讓更多的樂迷與學習者能深刻思考「為什麼需要認識傳統」,讓音樂欣賞能不止於「對名碟與名牌的追求」,流於對於大型作品的追逐。

《金蝶琴緣》

演出|普羅藝術家樂團 指揮/廖嘉弘
時間|2018/06/20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