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盛大嘉年華會《皆大歡喜》
6月
15
2016
皆大歡喜(臺大戲劇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8次瀏覽
曾達元(自由業)

《皆大歡喜》為莎士比亞於西元1599年首演的音樂喜劇,劇中人物性格自然而活潑,尤其對愛情的描摹更是生動而直接,藉由大量的譬喻來形容戀愛的無理與瘋狂。導演不時將舞台之第四面牆打破,讓角色突如其來地從後方登場,亦於台上換景時讓演員在舞台前作戲,如同劇中人傑魁斯在森林裡說道:「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男女僅不過是個演員,他們有著各自的下場與出場。」順時讓表演空間擴大至整個場館,彷彿故事真實地在身邊發生,提供多角的視線欣賞本戲。

在本次呈現中,導演以兩種時代風格重新詮釋原著故事背景,將皇宮拘謹的禮數,轉換成日本幕府時代嚴謹的禮教,踩踏木屐身穿浴衣,十足日式形象,直至景幕進入亞登森林,將森林的自由奔放以嬉皮風做為借代,東西合璧別有一番效果。但台詞仍保留莎劇原著語句,如此轉化詮釋有些牽強,整體融合不自然而稍嫌突兀。

全戲奔放的戀愛都發生在森林之中,但原著並無明顯地指出森林是何種樣貌,因此如何營造此地讓人心之迷戀,是個重要的設計。本次舞台超脫樹木的概念,亦用象徵的方式來詮釋森林,上舞臺以鐵網為基底的上下兩層空間,讓演員的走位更加豐富,白色背景依靠燈光照劇情轉換顏色,戀愛的粉紅、歡快的黃等,簡潔而直接地讓觀眾感受色彩帶來的氛圍。舞台上大量白色軟墊不平整的堆疊,讓角色能在舞台上自在地玩鬧,隨意依劇情或心情,不斷掀開、躲藏、追打與摔倒,像是兒童遊樂場般,呈現出自由自在的活潑與無拘無束。

演員活靈活現地將死心迷戀與一見鍾情發揮極致且趣味十足,但主要角色在詮釋性格上略顯平板,易流於群眾演員中而無法區分。動作設計與走位刻意,尤其森林獵殺鹿的橋段,槍聲音效與演員用槍動作無法配合,甚為可惜。試金石(陳冠豪飾)傻子不傻的表現突出,雖台詞包含大量哲理對白,但輔以音調與動作且咬字清晰,不時讓觀眾捧腹大笑,對娥瑞的戲弄與邪壞的念頭十分生動,在論述謊話七次演變時,更下台與觀眾直接互動,臨場反應快速且自然。奧蘭多(陳羿帆飾)雖口齒稍嫌含糊,但木訥、憨厚的大塊呆形象鮮明而有趣。余治賢所演繹之羅瑟琳時而古靈精怪時而任性嬌蠻,在裝扮成牧羊男時風流帥氣,與奧蘭多湊成對的效果格外令人注目。

歡樂在《皆大歡喜》中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換幕時直接讓觀眾欣賞白色軟墊由上向下丟疊的玩樂感,演員亦現場彈奏吉他與合唱,成功營造亞登森林的無憂無慮。結尾的婚禮讓眾角色在台上大合舞,歡快而逗趣。此外,不少與觀眾互動的橋段,不論奧蘭多將綁著詩信的小樹拿給觀眾,或試金石對著台下的男士評論髮型,時而與觀眾談話時而回到劇中,不但順利表達劇中的歡喜感,亦讓觀眾有參與其中的樂趣,台上台下成為一體,正切合劇名「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

演出|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時間|2016/06/04 14:30
地點|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