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罵中進步的新自我《女人皆如此》
3月
05
2018
女人皆如此(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13次瀏覽
林惟萱(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

走進音樂廳,直入視線的是一面巨幅的cosí fan tutte(女人皆如此)霓虹看板,懸置於舞台正中央,左舞台是樂團,右方布置了階梯舞台,沿著舞台擺放了三張深藍被單與亮橘色枕頭的雙人鋪,正中央是兩張合併靠攏的乳白色長桌與餐椅,臺前是放置大衣華服的活動衣架,序曲未開始前,盛裝的演員已陸續登台,或傳杯弄盞或嘻笑寒暄,當觀眾從外進入觀眾席間,彷彿正進入一大型招待所準備展開的酒席盛會。待樂手坐定,指揮忽然自右方階梯走下,來到左側衣架前,瀟灑拿起黑色西裝外套穿起,整裝時,抿嘴微含著的指揮棒像一朵玫瑰,當指揮終於站上指揮台,序曲響起,這時右方舞台又現騷動,露肩合身黑衣的女子自深藍被褥中起身,走秀般步下階梯,觀眾摸不著頭緒之際,女子走進樂手群中,加入序曲的演奏。開場,原來早就開始。

台北愛樂2018年的《女人皆如此》製作,捨棄原始的十八世紀設定,以摩登都會情調的時空演繹這齣愛情喜劇。這樣企圖與現代觀眾對話的想法,不僅展現在服裝與舞台布景,也在動作編排上有不少超過原始時空尺度的情色暗示裡,如序曲前與樂手躺在同一被褥中的阿方索(Don Alfonso),那愛情學校的校長、老謀深算的哲學家阿方索,在此顯得「經驗豐富」,十足是個世故的「老司機」;又第二幕多拉貝拉(Dorabella)和古烈摩(Guglielmo)的二重唱,決心接納古烈摩的多拉貝拉,隨著表白的逐漸激情,後反坐椅背大開的M字腿,甚至是最後兩人攜手進入床鋪區後燈熄離場,都已超越原先古烈摩央求的「一個吻」;字幕也加入時下口語的翻譯,讓轉譯的義大利文貼近台灣觀眾的脾胃。

《女人皆如此》劇中的角色設定具有類型化性格,兩女主角和兩男主角彷彿雙生存在,但隨著情節曲折變化,那些單調扁平與雙生,開始漸漸豐富與獨立,作為女主角的兩位歌者,成功的演繹那樣的轉變,更詮釋出獨特的個人風格。飾演多拉貝拉的翁若珮,身形與聲音特質使其成為一個氣場強大的妹妹,一開始當必要貼胸倚靠身形較嬌小的對手古烈摩時,畫面頗為微妙,後來大多巧妙地改為女生跪姿或坐姿等較為自然平衡的姿態,而翁在第一幕獨唱的詠唱調之後,並未只停留於激動與強勢,而是在接下來演出中,表現出多拉貝拉時而天真活潑,時而「夭鬼假細禮」的一面,在與古烈摩愛情愛二重唱中,更是全然展現魅惑豔麗的女性魅力;飾演費奧迪莉姬(Fiordiligi)的林慈音,一開始反而更像是妹妹,有著天然真的可愛氣質,隨後在著名的詠唱調〈我的心就如同磐石般的堅定不移〉唱出費奧迪莉姬不同於多拉貝拉的堅定,在考驗歌者的連續大跳且動輒超過兩個八度音程的旋律,林慈音適度且穩健地掌握,在速度頻繁轉換下,樂團協力幫襯,製造持續的戲劇張力,而在第二幕的詠唱調中更細膩表現出內心無比的糾結。兩位男主角在重唱的號碼中,經常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趙方豪以豐富的肢體動作與聲音變化,將古烈摩的外放並帶有浮誇的男性特質徹底展現,而與多拉貝拉二重唱中濃稠黏膩的情緒,給予觀者多一層感官想像;林義偉飾演的費蘭多(Ferrando),喬裝為阿爾巴尼亞人的造型意外地更具個性,與費奧迪莉姬於第二幕的二重唱,甫為女友的不貞而煎熬的心情,化為對費奧迪莉姬掏心肺腑的愛的告白,兩人間的你來我往間,那愛如是真切,恍若半點不假。羅俊穎飾演的阿方索,始終像是掌控一切的操偶師般老神在在,在繁長的宣敘調中,信手拈來又戲劇地挑動人心,那姿態與口氣,讓人有種新版水滸傳電視劇中張涵予飾演的宋江,跳棚來演諧劇的錯覺;賴玨妤飾演的黛絲碧娜(Despina)必須一人分飾多角,既是聰明世故的女僕,又是故弄玄虛的江湖術士,然後是怪聲怪調的證婚人,其在詠唱調中的高音音色清亮,喬裝角色尖細扁平的腔調也趣味十足,最後終曲真相大白後的心情轉折也細膩展現,當有情人轉而互訴情意,始作俑者洋洋得意之時,僅有她一人默默背向,走向無燈無人的黑暗。

這部創作於1790年的義大利諧劇,是由劇作家達彭特建構了清晰均衡的骨架,包括古典戲劇原則的「三一律」,讓所有事件發展在一天之內結束,地點一致且沒有其他複雜情節支線,又或者是打造完美條件的誘惑者等,並將道德觀念的兩極:忠貞的大聲疾呼與迅速的背叛,做出強烈對照,讓莫札特熱烈與鮮活音樂為其添加靈肉,更顯其中的矯情虛華與極盡諷刺。在這樣一場華麗的喜劇裡,探討的實為悲劇性的主題,正如魯迅說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些眾人皆珍視的、崇高的愛情,卻難以接受嚴苛的考驗(情人歸來遙遙無期,新的追求者有心又多金);觀者若體認到這個愛情的困境,誰能不在內心深處自我質疑?誰能否認這便是那無法逃脫的普世人性與弱點?就像阿方索唱著「有人稱它『換愛人』是一種罪惡,有人說是一種習性,但我認為那是一種內心的需求」。只是,這個悲劇透過三一律極端化的時間處理,把劇情進展扭曲、誇大,變成了喜劇,讓本來也許會因為內省而不自在的觀者,在笑罵中感覺到自己是在智慧上有所進步的新自我。這也是這齣劇能歷經百年的奚落後,不知怎麼的依舊屹立歌劇舞台上的原因。如果不能懂得歌劇中潛藏的「深層意義」,怎麼能懂得台北愛樂的製作,拆下遙遠時空的隔幕活靈活演的用心?

《女人皆如此》

演出|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時間|2018/2/25 19:0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