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和聽話都會造成疼痛《馬文才怎麼辦》
1月
26
2024
馬文才怎麼辦(陳家聲工作室提供/攝影牟仁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3次瀏覽

文 孫玉軒(自由工作者)

故事從結束開始,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雙雙飛去,留下來的馬文才要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局面?陳家聲工作室取材經典故事《梁祝》,拉出馬文才為主角向外開展,揉入當代語彙,透過喜劇手法投以存在主義的哲思。

身為太守之子的馬文才(呂寰宇飾)聽話、用功讀書,努力讓自己「像個男人」,討好般活在他人的慾望之下,卻無法滿足任何人的期待,依然每天挨罵。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我不知道。」與其說是不知道,其背後更深層的意涵是我不能有自己的意見,符合眾人對他的標準先於自我追求,符合了家族期望之後要符合社會體制,永遠有下一個條件等著他。他想不想要、喜不喜歡、快不快樂都不是考慮要素。馬文香(王夢琦飾)有句台詞說道:「我以為你早就習慣了。」習慣會變成一種隱形,讓自我隱形,錯以為理所當然,進而失去自己的聲音,就像書僮小方(吳子齊飾)認為主子想要的就是奴才想要的。

對照馬文才的迷茫與矛盾,編導徐宏愷讓祝英台(游以德飾)一改傳統女性低眉順眼的姿態,活成人間清醒。想讀書,女扮男裝也要去,面對愛情不願聽從父母之命,只求一心人,於是選擇投墳自盡。翻轉傳統社會中男尊女卑的強弱地位,甚至讓祝英台這個角色以鬼魂的方式入夢與人類馬文才進行辯證。在現實中馬文才每每一開口就會被打斷,而在夢裡藉由祝英台不斷提問的過程,馬文才逐步梳理內在的真實感受,經歷自我覺醒,思考存在價值,從宗親氏族的榮辱與共中脫離出來,一如米開朗基羅將大衛從卡拉拉大理石中釋放出來,我們才能夠看見一個不是太守之子、不是拆散佳偶的紈褲子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馬文才怎麼辦(陳家聲工作室提供/攝影牟仁杰)

情緒勒索是人際關係網中的一種掌控手段,此作聚焦家庭關係,少不了父母輩對子女的種種冀盼與關愛,為你好只是情緒勒索的起手式,當馬夫人(姚坤君飾)腳跟一蹬,整座實驗劇場彷彿也為之震動了一下。日常裡,大部分的時間我們說著好聽的、別人想聽的,還有與真實自我相違背的句子。劇中角色直白地說出了成年人應該要有的圓滑得體之下的真心話,帶有嫉妒酸味的「有的人就是什麼都有。」也有質疑婚姻的:「結婚真的好嗎?」刀刀見血見骨,喚起觀眾曾因著他人的言語而遭受到的疼痛。諷刺的是當人以真實的自我面對世界時,必須說假話,而在我們假以某種偽裝的時候,例如裝瘋賣傻喝醉酒,或是在角色裡,才能藉機說真話,誠如馬文才褪去女裝的假髮與腰帶之後所言:「只有我不做自己的時候,你們大家才能讓我做我自己。」許是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透過故事來看清一些事。

《馬文才怎麼辦》選擇雙面舞台的展演形式,當場景位處舞台中央時,演員能有效地收攏觀眾視焦於一桌方寸,能量飽滿、集中;除了觀眾席的中央區塊,將道具擺放的角度略略打斜,盡可能最大化的照顧到觀賞視角,在場面調度上,因為演員的站位、走位讓場景鮮活而立體,空間上也更具延伸感。演員為角色設計的特色動作像是祝夫人(王詩淳飾)類似佛朗明哥舞的後踢腿甩裙擺,丹陽太守之子王俊生(黃士勛飾)的點頭也替角色增添記憶點。四九(呂名堯飾)翻牆爬窗夜會馬文香的設計頗有致敬羅密歐茱麗葉「樓台會」的意趣。

自我追求成為當代人類社會的熱門議題之一,尾聲,舞台上一邊是象徵過去的梁祝墳墓,一邊是文香、四九兩人前進的未來,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之前,可以先從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開始,現在,馬文才站在舞台中央,一點一點撿回人生的話語權。從「你們還要我這個兒子嗎?」變成──應該要問:「我還想不想當你們的兒子?」並且,懷揣著馬夫人的祝福:「你有種就要讓你自己幸福!」

《馬文才怎麼辦》

演出|陳家聲工作室劇團
時間|2024/01/05 19:30
地點|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