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怎麼創新?《笑林狂記~不可一世的傢伙們》
12月
06
2021
笑林狂記 不可一世的傢伙們(笑林豪傑提供/攝影許舒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64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這次的表演仍然由多個經典段子組成,將它們串連起來的,則是笑林豪傑基於團隊發展困境而來的創意。

一開始我們就看到,明明要排練,團員們卻一一推託,不是沒有把台詞練好,就是乾脆把焦點轉移到團隊轉型的問題上,彼此之間的鬥嘴由此展開(這些當然都是安排好的戲劇內容)。首先,是由急性子、慢郎中和貪小便宜之人所構成的《日遭三險》,這個單口相聲講的是衙門新上任的官員如何斷案立威。接著則是對口相聲《同仁堂》,我們隨著快板走訪打鐵舖和豆腐房等,台上二人從押韻與否開始爭論。

繞著繞著,黃孝和王瑀談論起政黨籌組,以利團隊轉型。由於民意代表不只為民喉舌,還需「身強體健」(意味著在議場打架的各種肢體動作),笑林豪傑引入了功夫滿滿的《論拳》。這段貫口經典的主軸由王瑀擔當,各式拳腳功夫一一托出,一氣呵成,好不過癮!儘管我們可以藉由女性在相聲傳統中地位之不彰來反顯王瑀的努力,但時至今日,或許忽略性別差異才是對一個演員功底的尊重。

此後,團隊轉型話題依舊,既然籌組政黨不好,那改開廣告公司唄!於是我們聽到改編自《升棺發財》的段子。這段數來寶快板跟《同仁堂》有些相似,都涉及不少店鋪類型,畢竟數來寶本身即與經商有些淵源。歷來不少改編都會加上不同店鋪(不管是切麵鋪還是電影院),這次笑林豪傑另外選擇了速/素食店,我們也就沒有聽到那著名的「一頭大,一頭小」。

整場表演以一段發生在豪宅古堡內的喜劇作結,黃孝、陳杰、王瑀和陳宥恩紛紛上場,又是外星人又是監視器和顯微鏡的,看著陳杰總是為了獲得女星的通訊軟體帳號而屢屢被收買,觀眾樂此不疲。


笑林狂記 不可一世的傢伙們(笑林豪傑提供/攝影許舒晴)

走出紅樓,儘管心滿意足,卻隱約感到諸位豪傑的焦慮,特別是在相聲發展上;以團隊的困境來串起各段相聲的方式,想必其來有自。沒料到,晚間翻開團隊臉書,見到黃笑的自白,恰好與「傳統相聲已經瀕臨隱遁大眾視野的無力」有關。

古典藝術在當代社會的持存,幾乎都會面臨如何創新的問題,從西方的古典音樂到台灣的歌仔戲皆然。在相聲方面,創新或有三種可能:第一,老段復演,僅在串場部分創新;第二,老段改編,著名的哏和經典包袱只有小幅變動;第三,也是最少見的,即新創腳本,設法再造新經典。前兩者很常見,當前許多演出也已如此,而後者卻似乎因為頗吃中文根底、編演能力和說話及演說技巧(包括「說學逗唱」等功夫)而相當少見,就先不說此類一出,究竟還算不算相聲、是否要面臨許多批評。

傳統文本原是通過時間和諸般演化的殘酷考驗而保存下來的,因此真正的創新(假設就是上述第三種)所依靠的,絕不只有創作者一方的能力,還包括社會關係或客觀時局的改變,以及我們能否將新創作品巧妙安插進這些改變中的特殊際遇。仔細想來,這是一種主客關係的耦合,個人嘔心瀝血之餘,依然可遇不可求;甚至就算發生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即刻發現。

雖然如此,在歷史的低潮期,仍有許多事情值得奮力一搏,哪怕相當微小。好比在這次演出中,開場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演員的麥克風是有問題的,這讓耳包如我異常焦慮。此外,我也不認為就文宣的平面設計來看,團隊的美編達到風格一致的水平。這些當然都不是相聲乃至說唱藝術的本質,但它們仍然重要,尤其說唱又是一門表演藝術,而表演追問的最終就是「如何將方方面面妥善示人」。天道酬勤,創新從來不橫空出世,恐怕正是發端自無關痛癢的小細節。

《笑林狂記~不可一世的傢伙們》

演出|笑林豪傑
時間|2021/11/13 14:30
地點|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目前的《千年幻戀》仍讓觀眾彷彿霧裡看花,對於自己所接收到的大量資訊有些消化不良。但《千年幻戀》絕非不可行之作,相信經過改良,各種元素交織出的網能嚴而密且實,並支撐起《千年幻戀》頗具質量的奇幻故事。
9月
26
2023
從來沒有人要求先具有一種名為京戲或歌仔戲的資格時,演員才能夠驅動身體,即使這樣的身體可能不受到國家的青睞,卻無法阻止表演一再地捲土重來。
9月
25
2023
都像是來自許栢昂的自嘲一般說著的「說獨白和中華文化沒關係」、「劇校的身體意義在於復興中華文化」這些台詞一般,使得自由的概念始終在他們藝術的實踐中充斥著割裂感與矛盾感。
9月
18
2023
在《相聲,Move On!》劇中看見的卻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自我懷疑和焦慮,在迷惘之中揣度步伐、如履薄冰。
9月
11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關於以戲帶功,劇藝其後潛藏費解的歌仔戲傳承命題。面對演員斷層,適時且有系統整合無形文化資產,作為傳承母體的經典是迫切的。另一方面,多變是歌仔戲特質之一,以戲帶功並非劇藝的終點,而是創造的起點。
8月
30
2023
並非所有的嶄新元素加入作品中就能夠讓一門表演藝術生存,而是需要思考這些元素的進入與整合是基於何種目的與效果,而後為之,才能真正看見傳統的本質、以及可以從中開展的可能性在何處。
8月
29
2023
才是真正地從戲曲程式回歸到現實生活的日常。或許,《紅喙鬚的少女》正是從現代看似自由的環境中,看出無論是性別、或是政治中仍然受到壓抑的那一面,並且鼓勵看見自己的真實樣貌,並走出來。唯獨現實中,又有哪個人有像鬚鬚一樣的陪伴者,能夠尖銳真實、且又溫暖地指出真相?
8月
28
2023
「警察不動,我們不動」的標語從她口中喊出,終究表達《斷橋》本就無心於《白蛇傳》,也不該叫做《斷橋》,卻又在劇情末端讓白蛇、許仙與法海如揮之不散的怨靈現身,徒留囈語。
8月
2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