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劇的有機性《沒有臉的娃娃》
9月
14
2023
沒有臉的娃娃(四喜坊劇集提供/攝影劉璧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2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四喜坊劇集所推出的兒童音樂劇《撲克臉男孩》自2016年首演以來,歷經多次復排重演後,成為今年於新北市音樂劇節登場的音樂劇《沒有臉的娃娃》,這齣戲最先開始的設定為兒童音樂劇,並且是小劇場演出,但作品文本所探討的,包括家庭成員情感互動、群體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關,還有生死病痛、人是否真的能選擇命運等議題,皆是非常容易觸動人心的元素,製作人與詞曲創作王悅甄將這部作品處理的溫暖而清新,讓這部劇得除了受歡迎之外,也可以一直慢慢進化,可以不斷被改版,從兒童小劇場作品進化至中型劇場的本土音樂劇創作。一齣戲能保持「有機」,不斷修訂重演,當然是好事一件,首演至今,除了演員之外,也大幅調整了舞台設計,甚至也更換過劇場中的靈魂人物—導演。筆者雖然是第一次進劇場欣賞這部作品,無法與先前的版本進行具體的比較,但還是希望紀錄本次演出當下的感受,並加以評論。

全劇自觀眾入場,便持續播放心跳聲給予了觀眾約略的緊張感,暗示了開場後等待死亡的諸魂,可以有投胎的選擇,不過燈亮之下,要讓全數觀眾都進入狀況的確不容易,開演後沒有延續力用緊張的氣氛來使觀眾吸睛也有點可惜,不過音樂一下,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還是能夠立刻吸引全場的目光。整體觀演後,九十分鐘的作品呈現得相當流暢,幾乎沒有一絲拖泥帶水,演員無論是戲份或是實力也都相當平均,相較於網路平台上的舊版本,這一版也刪除了許多台上原有的人員,雖然本劇換到了更大的舞台,但搭配新版的設計,整體視覺相當乾淨俐落,而對於筆者而言,劇中幾次父親化身成黃雅婷後,以相視的視角與兒子深情演唱對話,是本劇最令人筆者動容的畫面。


沒有臉的娃娃(四喜坊劇集提供/攝影劉璧慈)


沒有臉的娃娃(四喜坊劇集提供/攝影劉璧慈)

但筆者同時也感受本劇許多時刻,演員皆有點過度貼合作品,而呈現一種自動(加速)前進的狀態,隨著劇本一頁頁往下走,舞台上就如同CD,一軌一軌的往下自動播放,反而覺得少了幾分專屬於劇場的空間感,保留給演員與觀眾來呼吸、屏息。現場音樂在整體編曲上,無論是單一歌曲的編制或力度幾乎皆馬上就踩到底,比較少能體會到聽覺上的情緒堆疊與集氣。多數演員的語速,呈現上也都偏快,這部音樂劇的歌曲,也皆為快速短音符開頭,讓筆者接受到持續快速播放的台詞與音樂節奏,觀眾的情緒也同時被快速切換。網路上的幾則快評,皆在爭論本劇雖然是傷感的故事背景,卻沒有讓觀眾沈浸在「應該有的」悲傷情緒,筆者認為無論演出團隊是否想將沈重話題輕輕放下,就現實角度而言,觀眾會有此反應,應亦是出於此因。

對一部持續成長中的作品而言,筆者認為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成長卻又不失作品自身的性格,每一個導演能否在同一個文本中,《沒有臉的娃娃》從兒童劇發芽,一個好的文本當有長大、面對更多觀眾的機會,筆者認為作品本身目前還處於轉化的階段,無論是音樂、對白或是整體調性,都還可以有再調整的空間。國內知名配音員、音樂劇演員賈培德曾在網路知名Podcast「博音」中,列舉了許多台灣音樂劇因為市場、文化等實際難題,其中場館檔期讓一齣劇無法長期被定目演出,也是台灣音樂劇產業發場的絆腳石,雖然這個困難不易在短期之內被克服,但換個角度思考,也讓台灣推出的新作推出以後,能有兩三年的喘息空間,當再度搬演時,得以適度修訂再重返舞台,這反而是體質優良的新作可以再造進化的機會,而演出單位能否把握每一次的機會,針對新的演出場館、觀演對象,甚至是當下時事作出回應,而大刀闊斧地自我改造,應成為每個創作者更多加著墨的功課,而音樂節或是邀演場館也應更加專注於檯面上的潛力股,適時地給予機會與邀約,讓作品往傑作邁進。

《沒有臉的娃娃》

演出|四喜坊劇集
時間|2023/09/01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