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道與藝《77個擁抱》
10月
04
2016
77個擁抱(優人神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2次瀏覽
汪俊彥(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優人神鼓(以下稱「優」)由藝術總監劉若瑀帶領,9月21日從屏東開始徒步行走西台灣,優稱之為「雲腳」。這次的雲腳計畫是《77個擁抱》系列活動與演出的一環,從9月21日到10月15日共二十六天,自屏東啟程五百二十公里路程,沿途經過十一個監所,分別在高雄、嘉義、彰化、台中、新竹、新北、台北舉辦免費公益演出。十月一日這場到了台中,路程已經快過了一半了。

優一向有雲腳傳統,從1980年代的「溯計畫」開始,優與民俗、土地與人的關係,就密不可分。甫完成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的跨國音樂劇場《愛人LOVER》不久,優回到了其擅長與熟悉的身體與關懷。自2009年開始,優與彰化監獄合作,協助收容人組成「鼓舞打擊樂團」,以優的技藝與美學創造人與藝術新的可能。這次優與彰監鼓樂的演出,無論在編、導,或是表演拿捏與現場環境的掌握,表演時源源不絕流洩出優所給予的信任與力量,令人感動。

演出曲目一共分成七節:《奔騰》、《雞同鴨講》、《大驟雨》、《托缽僧》、《金剛王寶劍》、《持劍之心》、《沖岩》,由收容人與優人分別組合安排演出。優安排了收容學員戴上面具,優人自己是不戴面具的。這表面上看來是為了保護了收容人,但這個精巧的操作,也使得收容人的表演更增添儀式性。而這一戴一不戴的對照,舞台上呈現兩種擊鼓的修練風景,彷彿正好回應「優、人、神、鼓」四個字,人/神的身份,以優/表演作為辯證。原先看似預設了身份的演出者,卻在這個巧妙的編導設計下,一出場就讓身份複雜化了:孰為人,孰為神?人可不可以是神,神性可不可以由人修得?修行可以說是優美學與技藝的核心關懷之一,透過雲腳、靜心、擊鼓、肢體等,舞台上的演出,不是修行的成果,其本身就是修行的一環。

這次表演加入了彰監收容人,讓修行的命題更加彰顯。在開場《奔騰》之後,《雞同鴨講》一節,擊鼓者在互動節奏、輕重分寸、舉手頭足的細緻掌握,眼神、默契與情緒都顯得十足到位,一群魁武的男性陽剛身體卻在小細節上掌握得恰到好處,這磨練即是不易的修行。而《托缽僧》一節更讓修行看到了轉化的可能;由戴面具表演者主導整節的純粹身體呈演,沒有鼓、沒有鑼,沒有任何道具,除了自己的身體。編導以看似武術卻更近似體操的柔軟動作,以輕旋律與小節奏的配合,大量運用膝蓋、肘、腕、腰等關節,牽引連續的動作。原本看似陽剛的身體,輕盈而俏皮了起來,這當然更是難上加難的修行──因為得要放下多少的身體記憶……

優人(應該是以青年優人為主)的表演段落,也讓人見到認真專注的力量。雖然仍可見到或許不夠純熟的手法、或許不夠堅定的步伐、不夠到點的翻轉,但都不妨礙他們修行路上展現的承諾。鼓在他們跟前,從來不只是擊鼓的樂器,而一再再幻化成對話的對象,或旁敲或側擊、或搏鬥或探問,這亦是成長的磨練。

最後一節《沖岩》,導演安排了所有戴面具的表演者露出精實的上身裸體擊鼓,先以精準的群體節奏與默契震撼場面,突然間一陣狂舞,每個人照見本性,表演者的刺青沾上滿身的汗珠,一尊尊像極了羅漢金身。

這次的演出,再次感受到優的力量。優、人、神、鼓,以優為法、以鼓為憑,持續行走在人與神的修行路上。

《77個擁抱》

演出|優人神鼓、彰監鼓舞打擊樂團
時間|2016/10/1 19:30
地點|台中屯區藝文中心戶外露天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