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絕境,感受曙光《絕境、曙光—2018陳鈺雯小提琴獨奏會》
6月
21
2018
陳鈺雯小提琴獨奏會(陳鈺雯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4次瀏覽
林惟萱(音樂文字工作者)

命名為「絕境、曙光」的獨奏會,海報以炭筆筆觸的畫面底部描繪了殺戮戰場上傷亡與絕望,遠方一座傾斜的戰爭機器上,佇立著一奏著琴的身影,人影後方隱約洩出幾束自黑暗亮出的光芒。節目冊首頁的曲目前,有一段帶出主題意涵的引言,上半場曲目前寫著「絕境」,曲目或與引用末日經等象徵死亡的主題有關,如畢伯的玫瑰經奏鳴曲第十首,或正是在充滿死亡迫近的場域所創作的作品,如梅湘的《時間的終點》;下半場則是「曙光」,是愛的禮物,如梅湘的給小提琴與鋼琴的主題與變奏,亦是逐漸走向死亡卻自肉體病痛的超脫與昇華,如德布西的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其後的樂曲解說,皆出自演奏家自己之手,難得在曲解中得見演奏者對於樂曲詮釋的文字呈現,不僅如此,節目冊還附上了專有名詞的解說,更在最後同時描述了一百年前作曲家的實況生活,並排對照之下,彷彿VR實境般,百年前的時空,與在那樣時空中掙扎著生存的作家身影立體了起來。尚未響起樂音,僅是這樣宛如「概念專輯」的呈現,就足見主辦方與觀眾對話的企圖與用心。

陳鈺雯的小提琴琴音,在當天約有五十餘位聽眾的演奏廳中響起,顯得厚實與嘹亮,從開頭兩曲的略顯節制與壓抑,在易沙意《一個小孩的夢想》後,展現了自霧濛未明到雲開見日的音色對比變化,同時也彷彿擦亮了情緒的轉閥,使之上升下降更為流暢,而在梅湘《時間的終結》一曲拉至高處,且滯留雲端。當鋼琴奏出鐘鳴般的和弦,雙聲雙聲的響著,小提琴回應以高度緊密、緩慢的長弓奏出的長音,和弦與長音結合製造出的層層泛音,在空間中碰撞迴響,這一刻好似看見右上方正有面玫瑰窗,撒落七彩格紋的光芒,最後結束在一個靜謐神性的時刻。

下半場有佛瑞的兩首小品,開頭總感覺少了點沙龍風格的小唯美與粉紅甜膩,多了一些嚴肅與規矩,在偶有的激動中段暢快一回後,回歸前段主題,便相較開頭的詮釋多了一分甜美。最後一曲的德布西,鋼琴打破沉默的前導和弦奏出,響著懾人之美,小提琴加入之後,不論在低把位的深掘,亦或高泛音的嘶吟,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兩樂器的結合呈現了德布西多彩的音聲變化,躇於觀眾席的聽者如我,好似見證著演奏者們在樂譜中與百年前的作曲者彼此激烈的交流著,然後自觀看的音聲串流中,投射著第三者的自我。

「今年是一次世界大戰終戰一百周年,雖然我們沒有身處那樣戰爭的年代,但我們每天也都在走入自己的戰場,音樂可以帶給我們方向和力量,從黑暗中看見那曙光。」陳鈺雯在演奏安可曲德布西的《美麗的夜晚》之前,說了這樣一段話。這既是總結,也是初衷,從海報、從曲目安排、從節目冊都時刻傳達著這樣的訊息。是啊!我們不也在自己的戰場裡掙扎著,而音樂,是我們的竹仗芒鞋,我們拄著、繫著橫越那料峭與風雨,所有的穿林打葉化做譜上的一點一桿,持續給予百年後的我們力量,而這樣一場存在於演奏家與樂譜,也存在於演奏家與聽者間充滿對話的小提琴獨奏會,以琴聲繫著話筒的彼端,清晰著力地呈現了與音樂對話的如此可能,讓彼此能滔滔地訴說的許多靈光乍現也好、有感而發也是的私人風景。

《絕境、曙光—2018陳鈺雯小提琴獨奏會》

演出|陳鈺雯、洪珮綺
時間|2018/06/05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