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似乎是從古之至今討論不完的議題,而《十三角關係》正是齣討論有關於「愛」的作品。所謂的「關係」從字面上解釋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署情形」,而從劇名上可看出這是一齣在探討多重的關係,一般社會上常見的三角關係層出不窮,但這次所謂的十三角關係則是主角們在追求「愛」的過程中,各個角色多重的心裡狀態,交織出錯綜複雜的角色關係。甚至在1999年首演版還有三代之間的關係,但在這次演出中,已刪除「爺爺」一角,但卻不影響劇中錯綜複雜的精彩呈現。
鮮明的當今社會先生外遇議題,不禁想到前陣子的「小三」熱潮,但劇中事業有成的電台主持人老婆花香蘭卻擺脫刻板印象中「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處理方式,而是反而向情婦討教如何充滿魅力以及傳授技巧,為的是讓先生可以回到自己身邊。而在討教的過程中,知情的先生為了要了解狀況而喬裝成維修人員,為的是想探查情婦和老婆的談論內容,同樣的太太也喬裝成清潔婦,為的也是想查探情婦和丈夫之間的狀況,逗趣滑稽的過程掀起整齣戲的高潮,在這樣一來一往的裝扮過程中除了幽默逗趣之外也強調了積極追求的過程中迷失的狀態。
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渴望愛,為了愛不斷的努力追求,但其中不斷被父母忽略的女兒安琪在這個角色看似單純簡單的對白中,卻句句對其他角色做了呼應。女兒在劇中所呈現的「愛」是最單純的,相較在其他角色在不斷追求愛的過程中,但迷失了自己,而看似置身事外的女兒卻是唯一最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最無包裝的爭取,要的也是最單純的愛,令人想到現在許多人都說「小小年紀怎麼會懂什麼是愛」?但或許最單純的人才是最懂愛的那一個。諷刺的是在結局中,夫婦兩所扮演的維修人員及清潔婦,在偶然的相遇之下,卻愛上了彼此,隱藏在原有的身分地位裝扮下,他們所被對方吸引的才是最單純原始的愛,似乎也代表著他們不斷追求的愛其實都在,只是迷失了而已。
此版本的演出和過去1999年的首演有些差異,包含在首演時標榜著技術複雜的換景技術,在2013版則是選用簡單的布幕的替換,此外也刪掉了原有的「爺爺」一角,讓演出節奏更簡潔有力。全劇以荒謬諷刺的喜劇方式來暗喻劇中人物對愛的迷失。演出過程中觀眾笑聲不斷,以娛樂效果來說似乎很成功,但節目介紹中提到這是以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Moliere)的喜劇手法呈現,利用幽默可笑的對白呈現背後卻是帶著對社會陋習和諷刺,可惜結局卻沒有交代清楚女兒安琪最後的消失原因,戲裡在過程中不斷的放大這對夫妻對於小孩的漠視,但女兒在劇中的呈現卻是讓觀眾一頭霧水,到底是一個精神異常的小孩才讓夫妻對於小孩的舉止可以合理的忽視?還是只是想表達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忽略孩子的寫照?若可以再加以處理,或許諷刺的能量更能達到令人省思作用。
《十三角關係》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3/04/20 14:30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