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教了嗎?——《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
5月
26
2022
《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好好笑女孩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8次瀏覽

文 張又升(2021年度專案評論人)


好好笑女孩由維拉、QQ、阿花、班班、康蒂、沛沛演出,黃小胖主持。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才發現表演沒有名稱;再看一次售票資訊,「好好笑女孩」似乎既是表演名稱也是演出者/團體名稱,而這場「占立喜劇」將「站」的「立」字旁和「占」分開,並顛倒順序,透露出一個獨特的世界觀。以下先用一些篇幅簡述經過。


五齣短劇一條主軸

開場黃小胖率領一眾女孩(包括最有女人味的生理男沛沛),以媽媽桑身分自比,逐個介紹登場的演員。我們得知今天的演出不只是喜劇,還結合了占卜。演員們抽籤和解籤的動作符合占卜一問一答的形象,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漫才或脫口秀中常見的大喜利或遊戲機制,只不過「怪問」以抽籤代替,「趣答」以解籤代替,轉換相當聰明。好好笑女們還邀請一位五刷的男性觀眾上台互動,獎勵成了表演的一環。


《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好好笑女孩提供)

演出至少有五齣短劇,穿插著漫才,彼此看似獨立、隨意安排,其中幾齣卻似乎有一條主軸貫穿。一開始是班班飾演的考生,向QQ飾演的土地公詢問課業,後者表示這項業務屬於文昌帝君。隨後卻發現這位考生班班已分別參拜過文昌帝君和媽祖娘娘(維拉飾),而兩位同業/上司卻都把業務丟給土地公QQ。

接下來的短劇由康蒂扮演老師,負責帶領兩位心智幼兒化的學生阿花和QQ,教她們學會「忘記」。在此「靈魂特訓班」中,角色們都已經死了,所以必須徹底拋下生前記憶才能順利投胎。兩位學生被餵食「孟婆湯精華飲」,由於父母往往跟小孩以疊字對話,康蒂老師也展開一連串疊字訓練。

另一齣短劇的故事發生在停屍間,維拉飾演死者,阿花戴著長假髮飾演「維拉的靈魂」,沛沛則是驗屍醫生。演員維拉討厭諧音哏,靈魂阿花卻開始講出大量諧音哏,並自嘲「死後怎麼反而那麼愛諧音哏」。在同一個空間,班班被誤認為死去的大體,跟醫生沛沛展開彼此猜疑的互動,沒想到最後班班真的被維拉的靈魂殺死。


《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好好笑女孩提供)


占立喜劇世界觀

演出最後,我們再次回到最初那位考生班班祈願的廟宇。這回她問的是遺傳學概論,因為隔天就要考了。神明們又爭論起這個業務屬於哪位同行(當然是註生娘娘),甚至為了省麻煩,事先安排好考生擲筊的結果──類似「OOXXXOOXOO」的是非題答案順序。毫不意外地,話題被帶到性──遺傳學關注的就是怎麼把基因「遺傳下去」,女學生因而很在意自己能否覓得如意郎君,生下混血兒。沒想到,這時沛沛飾演騎單車的西方摩門宣教士,路過時一句「你要信教嗎?」被考生誤聽為「你要性交嗎?」,又一句「Motel,不行!」卻被重述成「Motel,pussy!」……幾個月後,考生班班完成心願,懷著大肚子重回廟宇。


《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好好笑女孩提供)

總的來說,除了中間的短劇「人工智慧冰箱」和幾段漫才(康蒂和班班的「小皮球,『想交友』」,以及沛沛飾演奧客跟全自動化店家對話),角色們可謂處於一個充滿神鬼的宗教世界(演出開始和結尾的短劇),由此出發,衍生出死與生。在死方面,我們看到停屍間的段落;在生方面,有各種性的聯想和明示暗示;死生之間,則非訓練遺忘的靈魂特訓班莫屬。

喜劇可能不太適合由上述傳統戲劇架構及腳本編排來詮釋,但看似各自為政的短劇,搞笑的元素卻工整地以這些超自然和生死的背景一以貫之,不知這是好好笑女孩有意而為,還是碰巧促成,又或是我過度聯想。時下喜劇演出不乏個別段子之間的互文,卻少見題材如此匹配到能構成一個世界觀的例子。比起笑料本身,好好笑女孩這個現象可能更值得玩味。

《好好笑女孩》占立喜劇

演出|好好笑女孩
時間|2022/05/21 15:30
地點|線上直播(月半窩表演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
筆者認為這齣戲的餘韻對我而言並非悲傷,而是寒意。這份寒意並非臺灣家庭獨有的宿命,而是當代世界劇場一再重複的主題:從美國到東亞,家庭故事經常成為社會制度暴力的縮影。《八月,在我家》讓我們看見,即使文化背景不同,那種身不由己的牽絆,卻在全球觀眾之間產生共鳴。
9月
22
2025
本劇將散文當作抒情的媒介,也就是作為表達個體情感及傳達概念的工具,同時低限度處理言說主體(角色)的特殊性,讓語言成為真空的、沒有物質基礎的抽象概念堆疊,看似觸及許多議題,實則遮蔽了特定話語及其意識形態。
9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