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未出生之前,你的本來面目為何?——《日日是好日》
4月
28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0次瀏覽

文/中村祥子(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譯者/邱麗娟


「我們在出生之後,會忘記過去的一切嗎?」

本作品在標題上有著這麼一句話。我認為這句話難以理解卻耐人尋味,直搗本作品的本質。

《日日是好日》真是一部跨越時空,讓我們體驗喚醒失去記憶的過程。並且詢問觀賞者「何謂『你』的存在?」此時此刻存在我們記憶中的,真的是我們生長過程中體驗的事情,不斷累積而獲得的記憶嗎?另外,人們所謂的「喜怒哀樂」這些感情是與生俱來的嗎?也或許人們在出生的瞬間,就已經擁有所有記憶了?抑或許透過出生至死亡,活著的每一天的過程,將出生前所累積的記憶「回想」起來?所謂記憶,是將我們無從掌握的經驗累積回想出來,說明了時間和人的本質。這是一項讓我們思考這些事物的當代表演。

從黑暗中微微亮起的舞台上,身著竹笠與類似僧服的人物站立其中,手指隨著時鐘的秒針聲開始刻劃時間。伴隨著沉鐵互相傾軋聲、水聲、風穿過熙攘人群的聲音,視界消失、生命消失、在生死間山谷般狹窄的空間裡,黑色的不明物體引導著,舞台再度開始。黑色的物體越來越大,在二人身旁不斷漂浮著,二人雖決意與之對抗,但就如擲筊問運勢一般,人類只能接受自己是投身於跨越性的洪流中,一個不確實的存在,只能漂浮於其中,任由黑色物體將魂魄抽離身軀。

在舞台上,人類這個動物獲得了身體的律動,獲得了喜怒哀樂、獲得了愛情、獲得了社會上的傾軋、憎惡、鬥爭,獲得了對社會的適應與枷鎖。在誕生之前的靈魂,內含著各種經驗,在時間中不斷循環再生,一個既老且新的靈魂。魂魄並不是存在於靈界,與現實世界隔離,而是在活著的人身邊靜謐又活躍的存在著。

作品名稱《日日是好日》雖然是個溫和平穩的字眼,卻也是個嚴肅的單字,不單是給予喜悅的經驗,即便是折磨、激怒、使人失去心靈平靜、讓人痛苦,都是人的一部分。

不如說人們是刻意去接受的,在「誕生」(或是「死亡」)的那一瞬間,記憶被牢牢的封存起來,但是記憶並不穩定,會突然浮現出來,在探詢記憶之處的同時,同時也在探詢「我」。

本作品是將去年試作原型《日日是好日》,經過一年的時間完成的作品。本作品和試作原型有相同的舞蹈編排,有六名舞者(包含導演我妻惠美子),以及我妻導演的獨舞演出,前者強調了社會裡的不順遂以及生活的不確定性,後者則是靈魂透過經驗,在累積生而為人過程中的記憶,透過我妻導演身段所呈現的訴求,感覺表現得更為強烈。

此外,本次在試作原型上增加了台灣地區的寺廟習俗以及民間對靈界存在的傳說,使表演讓人更能感覺到人們生活的感受。這也許已經成為在亞洲生活的、我們的故事。

如果說,這部作品是藉由禪宗「日日是好日』一詞來問我們「不在記憶當中的記憶,是你存在之處」的話,我會用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他窮其一生思考的禪宗公案一詞來試著反問「父母未出生之前,你的本來面目為何?」



《日日是好日》

演出|我妻惠美子、曉劇場
時間|2022/04/15 19:30 & 04/16、17 17:00
地點|萬座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演出在台灣也許是大膽的,它可能使人陷入真正的睡眠,也可能引起深刻的共鳴。換句話說,這是一支需要緣分的舞作,它考驗觀眾的文化程度、音樂喜好、個性與形式接受度,而這一切都攸關記憶。
3月
27
2023
舞題中的「一萬」,並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而是台上十八名舞者秒秒繁衍創造出來的「眾多」姿態的集合。「姿態」指的是由慾望、情況、背景、技巧所激發的動作(註)。在不重複動作的前題下,展現「姿態」的即生即滅。但,動作到底是什麼?該如何去計算「一個」動作呢?
3月
24
2023
舞者們演繹的是共有的感性肢體,基於在愛情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大量情緒,從最美好到最哀傷的快樂既痛苦分級表中,解析與拆分情感在身體上的表現,唯有從獨立的個體中發散,並不評判男性無法如此性感,也不妄語女性不可能堅毅,他們也不推舉與拉扯彼此,就是在群我關係中展現自己,適度中與對方互助與扶持。
3月
22
2023
邊觀賞此舞作(搭配耳中聽到的多變音樂),可以感受到事物在爆發地破碎後被修復,以及舞台空間背後隱喻的、被傷害撕裂後的療傷過程,這樣的黑暗感性使人在不安之餘奇怪地為之著迷⋯⋯
3月
22
2023
比起近年來台灣舞蹈家的溫文儒雅,劉冠詳的瘋狂猶如一條前衛到無以復加的歧徑,將筆者心中對舞蹈既有的型態,推翻到難以想像的境地,筆者甚至曾好奇,是怎麼樣的心態,會讓一名藝術家會想要紀錄自己母親生前的聲音,並轉化成作品來回憶?
3月
20
2023
作品中,出現高頻率的顫抖、跳躍、抓癢的肢體動作,觀者將以上動作視為編舞者面對離別的錯愕,對於性愛的渴望,以及說謊時的心虛反應。然而,作品中令觀者最為之動容的竟是沒有敘事,只有純粹的肢體配合著印度風樂曲之段落。
3月
16
2023
人們多以狂歡、放縱去處理,希望藉由能量(體力)的消耗、短暫的快樂,去掩蓋負面的感受,而這往往只會讓人們陷入更加空虛無助的境地,猶如作品的脈絡,在兩者之間來回衝撞。
3月
16
2023
作為L-E-V舞團「Love Cycle」系列的最後一部,《心碎蠻荒之旅》(L-E-V: Chapter 3: The Brutal Journey of the Heart),或許是Sharon Eyal取名journey的理由,這趟旅程節暫告結束。不過,當舞者們越是能故作冷漠地挑戰肌肉極限跳好跳滿五十分鐘,愛的激情就越是疏遠我。我不覺得眼前的他們去了哪裡,他們顯得被困住了。第三章的《心碎蠻荒之旅》雖相當好看,卻不足為奇。
3月
15
2023
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畫面,莫過於三位舞者在接近尾聲之際,不斷地用自己的頭髮、雙手等沒有效率的方式掬水,並從上舞台的泳池直奔至下舞台懸吊的塑膠桶中將其裝滿,這樣事倍功半的竹籃子打水,不僅耗盡了舞者如燭火般的最後一絲氣力,同時也為《死》這部作品,照亮一道截然不同的曙光。
3月
1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