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故鄉是場永恆的謎《故鄉的謎底》
9月
08
2021
故鄉的謎底(莎小戲提供/攝影葉俍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9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先提出一個假設性情境:日正當中,路上有人竄出,請你幫忙協尋一名失蹤少女,但這位求援者似乎並不特別著急憂傷(看來不是至親摯愛),也不特別急迫氣憤(看來也不是要討債),同時,他有些令人摸不著頭緒地介紹了手中的玩偶給你,你會怎麼回應?我想大部分的路人既不是柯南也非警察,且對方的行為模式未明、動機未果,恐是疑慮滿腹,愛莫能助。

《故鄉的謎底》(後簡稱《故》)即是以此設定開始,導覽員先在集合點吳園發放協尋單,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這名少女是誰,由觀眾在鷲嶺【1】一帶進行兩個半小時尋找失蹤少女安田葉的活動。我會在一開始提出情境題供參,是想提出《故》選擇「解謎」作為整體戲劇形式所暴露出的問題——觀眾何以投入?或說,什麼樣的情境或情節足以推動觀者投入解謎、沉浸其中?近年來解謎正夯,不論是私人遊戲工作室琳瑯滿目的密室逃脫版本,還是各公立博物館推出的密室/戶外實境遊戲展示教育活動,【2】都是立基在創造一個足以讓參與者願意投入的情境架構、使凡人如你我獲取一個非日常的角色身分破解謎團,以達到娛樂、社交或學習的目標。劇場觀眾在購票時可說是「自願擱置懷疑」的進入創作者的設定框架、對虛構或想像的世界進行認同,儘管演出當天觀眾給予相當程度的投入,但我想這並不代表創作者可以把已然擱置懷疑的觀眾視為理所當然。

雖然情境塑造薄弱,但《故》整體結構與串聯完整,前有楔子,中間以相同的模式反覆三次(解謎線索出現鹹甜二線觀眾分開探索導覽員帶領交換線索、討論人物故事與關係角色出現進行獨白或與觀眾互動),後有收束。故事與線索散落在上帝公街、草花街、麻糬巷、鶯料理與測候所這些在提示單「鷲事指南」上的地名。地圖圖繪同時存有清領時期反映商業活動與民間工藝的市街之名(如打鐵街、鞋街),以及日治時期已市區改正的都市紋理(有圓環、兒玉源太郎像與合同廳舍)、行政町區等,對照著觀眾行走時再度經歷政治轉變與掏洗的實存道路,不同的時空多層地並置在一起,混雜的顯現了一個地方曾有過的歷史。

然而人物的混雜(我指的是真實與虛構的混雜),卻造成觀看和參與的困擾:林婀琴首先出場,從線索得知他與郭金火結為連理(若對台灣美術史有些印象者會發現郭金火為郭雪湖本名,其妻正為林阿琴,恰對應《故》中夫妻之名),但逐漸揭露的卻顯示出這是一個與郭雪湖夫妻不盡相同的故事,獨自教書育二子苦苦等待的林婀琴與貌似因二二八事件消失的丈夫,如籤詩道具所讖「牛女才相見、流後各西東」;第二個出場的角色王德,則在線索中很明白的使用了王育德自傳的書籍頁面影本,檔案與照片的使用,使王德與王霖二人明確的對應了真實人物王育德及其兄長王育霖;最後一個角色安田葉為王(育)德的老師安田實之女,此角色應是虛構的部分較多。雖然花了一些篇幅說明與推敲,但我無意於此辨明角色的虛實,而是觀眾在解謎時應以實破虛,還是僅在虛構的解謎中滿足?真實也好,虛構也罷,戲劇或許就是因為可以在虛實間進出而擴展了我們感知與想像的邊界,但僅有借名而無互文指涉的安排有其必要嗎?在最後創作者不打算言明角色原型的狀況下,斷簡殘篇式的檔案展示,是否造成觀眾對史實人物的虛構化的認知?

儘管我對這個作品提出了不少疑問,但我仍必須說,《故》於我確實創造了一個迷人的故鄉視野:台南巷弄裡被反覆講述的終於不再是葉石濤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北極殿前流傳的也不再是許丙丁《小風神》裡的上帝公與諸神亂鬥,它跳脫了以地方文史名人為主的敘事建構,創造了女性與小歷史的敘述。草花街上歡喜待嫁的簪花姑娘阿琴,或是夢想成為南女學生、爾後做老師卻不幸病故、盤旋不去的少女安田葉,都引領觀眾想像這些平凡巷弄裡確實可能真實存在的尋常人家,其夢想與哀愁、嗔喜與怨怒,其喜慶與婚喪、死病與流離。而取材自王育德生平的段落,跳脫莎小戲在台南台語月《王育德:歸鄉的靈魂》極度政治正確的高聲吶喊,《故》裡王(育)德在公學校被欺負、對兄長王(育)霖的敬愛,展現在自恃與傲嬌的青春躁動之中,當世人皆以「台獨先驅」、「台語研究博士」的名稱喚他的時候,誰還記得他也曾年少如斯,有著簡單卻慎重的苦惱憂愁。戲劇取材不必再鞏固原有的論述,當挖掘與創造潛藏在底部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便多元且豐富了我們的想像與認知,當故鄉持續是個待解之謎,它便能持續生成、往復變異。

註釋

1、 鷲嶺是府城地勢最高處,北極殿內有「鷲嶺古地」之匾額。過去曾有「上帝廟埁墘,水仙宮簷前」之語,指從民權路的北極殿一路向西至水仙宮,前者的台階恰與後者的屋簷等高。日治時期所建的測候所也因該處地勢較高適於觀測而佇立於此。

2、 如故宮2017年的「不思議事件簿」從《翠玉白菜》遭網路攻擊的事件展開解謎、2018南故宮的「迎貓祭」讓玩家扮演貓、2019奇美博物館「穹頂計畫」尋找一個大秘寶……族繁不及備載,可參: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11591.html

《故鄉的謎底》

演出|莎小戲
時間|2021/08/28 15:30
地點|台南古鷲嶺(台南市民權路二段與忠義路二段之巷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