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故鄉是場永恆的謎《故鄉的謎底》
9月
08
2021
故鄉的謎底(莎小戲提供/攝影葉俍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1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先提出一個假設性情境:日正當中,路上有人竄出,請你幫忙協尋一名失蹤少女,但這位求援者似乎並不特別著急憂傷(看來不是至親摯愛),也不特別急迫氣憤(看來也不是要討債),同時,他有些令人摸不著頭緒地介紹了手中的玩偶給你,你會怎麼回應?我想大部分的路人既不是柯南也非警察,且對方的行為模式未明、動機未果,恐是疑慮滿腹,愛莫能助。

《故鄉的謎底》(後簡稱《故》)即是以此設定開始,導覽員先在集合點吳園發放協尋單,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這名少女是誰,由觀眾在鷲嶺【1】一帶進行兩個半小時尋找失蹤少女安田葉的活動。我會在一開始提出情境題供參,是想提出《故》選擇「解謎」作為整體戲劇形式所暴露出的問題——觀眾何以投入?或說,什麼樣的情境或情節足以推動觀者投入解謎、沉浸其中?近年來解謎正夯,不論是私人遊戲工作室琳瑯滿目的密室逃脫版本,還是各公立博物館推出的密室/戶外實境遊戲展示教育活動,【2】都是立基在創造一個足以讓參與者願意投入的情境架構、使凡人如你我獲取一個非日常的角色身分破解謎團,以達到娛樂、社交或學習的目標。劇場觀眾在購票時可說是「自願擱置懷疑」的進入創作者的設定框架、對虛構或想像的世界進行認同,儘管演出當天觀眾給予相當程度的投入,但我想這並不代表創作者可以把已然擱置懷疑的觀眾視為理所當然。

雖然情境塑造薄弱,但《故》整體結構與串聯完整,前有楔子,中間以相同的模式反覆三次(解謎線索出現鹹甜二線觀眾分開探索導覽員帶領交換線索、討論人物故事與關係角色出現進行獨白或與觀眾互動),後有收束。故事與線索散落在上帝公街、草花街、麻糬巷、鶯料理與測候所這些在提示單「鷲事指南」上的地名。地圖圖繪同時存有清領時期反映商業活動與民間工藝的市街之名(如打鐵街、鞋街),以及日治時期已市區改正的都市紋理(有圓環、兒玉源太郎像與合同廳舍)、行政町區等,對照著觀眾行走時再度經歷政治轉變與掏洗的實存道路,不同的時空多層地並置在一起,混雜的顯現了一個地方曾有過的歷史。

然而人物的混雜(我指的是真實與虛構的混雜),卻造成觀看和參與的困擾:林婀琴首先出場,從線索得知他與郭金火結為連理(若對台灣美術史有些印象者會發現郭金火為郭雪湖本名,其妻正為林阿琴,恰對應《故》中夫妻之名),但逐漸揭露的卻顯示出這是一個與郭雪湖夫妻不盡相同的故事,獨自教書育二子苦苦等待的林婀琴與貌似因二二八事件消失的丈夫,如籤詩道具所讖「牛女才相見、流後各西東」;第二個出場的角色王德,則在線索中很明白的使用了王育德自傳的書籍頁面影本,檔案與照片的使用,使王德與王霖二人明確的對應了真實人物王育德及其兄長王育霖;最後一個角色安田葉為王(育)德的老師安田實之女,此角色應是虛構的部分較多。雖然花了一些篇幅說明與推敲,但我無意於此辨明角色的虛實,而是觀眾在解謎時應以實破虛,還是僅在虛構的解謎中滿足?真實也好,虛構也罷,戲劇或許就是因為可以在虛實間進出而擴展了我們感知與想像的邊界,但僅有借名而無互文指涉的安排有其必要嗎?在最後創作者不打算言明角色原型的狀況下,斷簡殘篇式的檔案展示,是否造成觀眾對史實人物的虛構化的認知?

儘管我對這個作品提出了不少疑問,但我仍必須說,《故》於我確實創造了一個迷人的故鄉視野:台南巷弄裡被反覆講述的終於不再是葉石濤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北極殿前流傳的也不再是許丙丁《小風神》裡的上帝公與諸神亂鬥,它跳脫了以地方文史名人為主的敘事建構,創造了女性與小歷史的敘述。草花街上歡喜待嫁的簪花姑娘阿琴,或是夢想成為南女學生、爾後做老師卻不幸病故、盤旋不去的少女安田葉,都引領觀眾想像這些平凡巷弄裡確實可能真實存在的尋常人家,其夢想與哀愁、嗔喜與怨怒,其喜慶與婚喪、死病與流離。而取材自王育德生平的段落,跳脫莎小戲在台南台語月《王育德:歸鄉的靈魂》極度政治正確的高聲吶喊,《故》裡王(育)德在公學校被欺負、對兄長王(育)霖的敬愛,展現在自恃與傲嬌的青春躁動之中,當世人皆以「台獨先驅」、「台語研究博士」的名稱喚他的時候,誰還記得他也曾年少如斯,有著簡單卻慎重的苦惱憂愁。戲劇取材不必再鞏固原有的論述,當挖掘與創造潛藏在底部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便多元且豐富了我們的想像與認知,當故鄉持續是個待解之謎,它便能持續生成、往復變異。

註釋

1、 鷲嶺是府城地勢最高處,北極殿內有「鷲嶺古地」之匾額。過去曾有「上帝廟埁墘,水仙宮簷前」之語,指從民權路的北極殿一路向西至水仙宮,前者的台階恰與後者的屋簷等高。日治時期所建的測候所也因該處地勢較高適於觀測而佇立於此。

2、 如故宮2017年的「不思議事件簿」從《翠玉白菜》遭網路攻擊的事件展開解謎、2018南故宮的「迎貓祭」讓玩家扮演貓、2019奇美博物館「穹頂計畫」尋找一個大秘寶……族繁不及備載,可參: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11591.html

《故鄉的謎底》

演出|莎小戲
時間|2021/08/28 15:30
地點|台南古鷲嶺(台南市民權路二段與忠義路二段之巷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