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創作,沒有極限《2014新人新視野》
12月
22
2014
新人新視野/我們在開創意會議(國藝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3次瀏覽
陳雅婷(高雄市文化局表演產業中心駁二正港小劇場技術經理)

《2014新人新視野》,將三位年輕的創作者聚集在一起,跳脫出各自的框架,進行一場只有創作沒有極限的演出。國藝會每年帶來的年輕藝術家,總在每一年為台灣的表演藝術界點綴出美好的未來展望,每年觀賞新人新視野的演出,都會讓我期待這些年輕藝術家未來的作品。

張剛華的作品《我們在開創意會議》,表現出殺掉創意的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開場的童言童語建立起一個虛幻卻又莫名熟悉的角色,彷彿在告訴觀眾:對,你一定在什麼地方看過他。當然,我們都看過國片《報告班長》,人生中都有很長一段時間被植入原住民語尾都會加上「的啦」的既定印象,這正是這齣戲最誠實的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創意根本不存在,所有的創意都是模仿。雖然某部分的轉場之間仍有些僵硬,過度的玩弄花俏的效果,令人有「為轉場而轉場」之感,但透過誇張的肢體語言與強烈的角色符號,再加上緊湊的劇情對話,五個正在開會的演員緊緊的吸住觀眾的視線。

打著創意這塊招牌,其實卻毫無創意;表面上重視創意,事實上根本不在乎創意。創意已死,於是張剛華為創意舉行了一場喪禮,弔詭的是,創意從開演到最後都不曾存在過,未有生,何有死?所以下一個畫面,創意又回到了舞台上,這次創意無法言語,只能順著端出這道菜的人走向觀眾,觀眾手上握著的是殺死創意的凶器。這才赫然大悟,殺死創意的不是不斷模仿的創作者,而是噬肉嗜血的觀賞者。

張國韋創作的《肌哲》,是一個解構肢體的過程。當表演者使用身體去表現無論抽象或者具象的概念時,永遠都是以肌肉作為工具進行表演,然而以人體去表現肌肉卻不是常見的表現方式。人體其實與肌肉在形象上極度的相似,同樣是利用伸展收縮進行運動,只是平常我們看不見肌肉的動作,但卻可以透過人體的動作去了解究竟使用到多少肌肉。

透過張國韋的背景,可以猜測他對人體的了解甚深,《肌哲》就是他對人體的解構。他將觀眾對人體的印象分解成各種不同的層面,從大眾一般對於肌肉剛強的印象出發,充滿力度的使用身體每一塊肌理,在燈光的輔助下甚至可以看到單塊肌肉的延展。有時又無限柔軟,極慢的同時表現出肌肉強大的承受度,透過舞者以部分軀體的拼接,再透過鏡面壓克力的反射,模擬肌肉運作時的延展及彈性。張國韋所追求的是對肢體的知,這個求知慾在舞台上露骨的流瀉,使人難以移開視線。

由陳逸恩創作的《日子》,說著一個最簡單卻最複雜的故事。舞台上使用大量的鏡子以及日光燈,最具象的事物融合現代舞抽象的肢體,成為一股深入內心的重擊,重擊著我們漸漸僵化的感官。甫自大學畢業的陳逸恩創作出《日子》更具說服力,離開了熟悉的求學環境,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面對未來的恐懼,當你照著鏡子的時候,不安就會從最日常的角落鑽出來,恐懼不存在生活裡,而是生活本身就是恐懼。

《日子》讓我想起蔡明亮的電影《洞》,那樣晦澀、孤獨、不確定,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究竟是什麼,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早已麻痺--我們為了生活汲汲營營,而生活,卻反過來榨乾我們。最後鏡子朝著觀眾逼近,壓迫著整個視覺,我才發現,這些鏡子壓迫的不是舞蹈中的舞者,而是我們這些睜著大眼坐在觀眾席屏息的觀賞者。

這三位年輕的創作者透過新人新視野得到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也讓觀賞者看到了更多思考的空間。非常期待再看到這三位創作者的作品,希望能再次有機會,透過他們的視角去看看他們所看到的世界。

《2014新人新視野》

演出|陳逸恩、張國韋、張剛華
時間|2014/12/13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新人創作者面對15萬跟50萬,是兩道截然不同的題目。有了充沛優渥的資源支持,還需面對因限制而來的挑戰嗎?除了創作之外的現實面呢?這該是屬於創作者的自我提問與警覺。(黃佩蔚)
1月
28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